本版导读
招聘广告伤了谁
最近,北京市有关部门要求今后招聘广告一律取消“限北京市户口”的字样,对来京人才一律按北京有关规定一视同仁。闻此消息,不禁为北京给人才意识松绑而鼓掌。
时下,“招聘人才”的广告在各路媒体上天天看到,从小公司招业务人员,到上市公司或大企业招部门经理,看了这些招聘广告,总会有一种“广招天下贤士”的感觉。但如果你仔细观看这些广告,你就会发现,小公司招业务员只是让你一去就帮他们快快挣钱,无须户口或学历;大公司、大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都有很多条件。如文凭必须是本科或硕士生以上,必须具有三年或五年以上的相关管理经验,在“外语”和“电脑”一栏里,还常常加上“熟练”的条件,在“年龄”一栏里,又要求“35岁或40岁以下”更要命的是你认为条件大都符合时,又会在“本地户口优先录用”的条件下“卡壳”,将许多人才拒之门外。
以上这两种招聘方式,可以说都是对“人才”的一种伤害。小公司招聘业务员,虽然没有任何条件,但都是没有把人才当作“人”看,而是当作一种“挣钱机器”来看,不培训,不教育,第一个月就让他们给公司挣钱,挣来了钱与公司分成,挣不来,你就要走人。而大公司招聘管理人才,则条件非常苛刻,而且都是不容你质疑的条件。
笔者认为,人才不可能如招聘广告中要求的那样十全十美。一个人不可能既年轻,又有高学历,还有职位,又精通外语和电脑,即使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人家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跑到你这个公司任“同级”职务,也不太现实。
如果按现在这样的“人才”观念,我看中国两院“院士”都达不到所谓的人才要求,因为你年轻时候没有学历,等到了有了学历后,又缺乏经验,等你有了经验后,却不熟练外语,你就算会外语了,可你也许又不是本地户口,也会被拒之门外。如果当年的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等等盖世伟才遇到如此苛刻的条件,恐怕也只能空有满怀韬略和拯世救民之心。
笔者认为,人才就是真才实学的人,不能用世俗以外的标准来衡量。要不古人怎么会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呢?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招聘人才,都应重视人才的内在品学、才能,能够给企业出谋划策,打出一片新天地的人,就是人才,而不是那些说起来好听,用起来没有用的“高级人才”。
(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