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分粥
我小时候想着最多的事就是吃。有关吃的事至今记忆犹新。1959年灾荒,村里吃大食堂,粮食不够吃,就煮粥分给大家吃。
每顿开饭前,饥饿的村民老早提着粥罐在食堂门口排队打粥。
炊事班班长二大妈亲自掌勺给大家分粥。开始二大妈还算公平,后来她就往自家粥罐多盛一些粥。大家对她意见很大。
后来改成炊事班的炊事员轮流值日分粥。轮到谁值日谁就往自家罐里多盛粥。那天,我妈值日分粥,我家粥罐的粥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哥哥高兴地提着粥罐往家里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罐碎粥洒。吓得哥哥直哭,姐姐赶紧又提了一个罐再去食堂排队再打。其他人家发现我家打了双份粥,意见更大。
第二天到了分粥时,食堂门前饥饿的人群吵吵嚷嚷乱成一片。屋里队长主持召开分粥专题会老半天也不散。那天喝的粥冰凉冰凉。
队委会决定,由一惯做事公道、群众威信高、又没有子女的伯父来掌勺分粥。
头几天伯父还真行,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分粥很公道。后来妈妈让我去打粥。我们姊妹中数我最讨伯父喜欢。我饥饿乞求的目光终于征服了伯父,偷偷地往我家罐罐里多盛一勺。没有过多久,伯父掌勺分粥也被撤了。
队里买来大小统一的粥罐,每顿开饭前先分好,让家里没人在食堂的人家先挑,最后大家挑剩下那一罐就是分粥的人。
由于分粥方法变了,透明度高了,群众再也没有因分粥起哄了。分粥如此,他事亦然。 (蔡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