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19日
头版
01

以结构调整为契机 构建强乡富民阳关道

石门乡工会创办“绿色实体”恩泽一方

本报讯 近日,在旬阳县石门乡瓦房村村民易朝宾的杉树苗圃前,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两亩树苗一出手就可以挣四五千元”。像他这样靠种树苗走上致富路的村民在石门乡已有300余户。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得益于乡工会创办的“绿色实体”。乡工会创办的“绿色实体”已恩泽城乡职工和群众,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石门乡属贫困乡。由于经济欠发达,干部职工的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医疗费不能报销。农村群众观念落后,致富无门。针对这种情况,在乡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乡工会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农户享受国家贴补激励政策的机遇,乘势而上,组织职工集资入股,租种农民水田进行育苗,兴办工会“绿色实体”。去年,他们筹集3.8万元,种植22亩苗圃,从外地购回核桃、杜仲、银杏等,育苗20万株。移栽后成活率达100%,改变了当地农民“不育苗、植树造林高价购苗的习惯”。仅此一项,去年就为农户节约资金6万元,为工会创收1400元,入股的17名职工分得红利3.8万元。缓解了发不出工资的困难,增加了职工群众育苗致富的信心。

今年,该乡工会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绿色苗圃面积,让乡镇机关干部带头,又租种农户土地30亩,种植了杜仲、杉树、板栗、桑树等苗子100万株。同时,乡工会在号召职工干部加入到育苗行列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当地农民也从事育苗致富,扩大“绿色实体”的覆盖面。乡工会对参与育苗的农户统一购种、统一销售,还定期指派乡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农户指导,使今年农民育苗达到157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育苗热。

在今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该乡工会把种植薄荷当成发展“绿色实体”的主攻目标,以工会为依托成立了薄荷公司,工会主席担任公司经理,6名工会委员为公司成员,走“农户+基地+公司”的发展之路。今春他们引进种根3.7万斤,种植510亩,分布在8个村310户农户中。在一部分农户拿不出资金买根种时,乡工会协调贷款5.7余万元,使薄荷没有误时播种。目前,薄荷公司与8个村委会签订了薄荷种植合同,帮农户引进薄荷烘烤炉15个。乡工会7名干部已掌握了生产技术要点,适时到农户督促生产,研究生产环节出现的问题。截至7月底,乡薄荷公司已向农户收购薄荷油5100斤,到年底可收购7500斤,仅此一项全年就为农户增收33.7万元,每个种植农户纯收入可达2700元,乡工会创收9.5万元,乡财政增收2.1万元。

面对工会工作的实绩,乡党委书记乐荣斌说:“工会是乡党委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依法支持工会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工会创办的‘绿色实体’为全乡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也为城乡群众致富寻找了一条可靠之路。这条路会在我们乡越走越宽阔。”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