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10日
综合新闻
02

美好家园自己建

若不是看见门口挂有“安康铁路分局镇安供电段营镇接触网工区”的牌子,我真以为是走进了一个住宅小区。

走进门,翠绿草坪上,点点白花在微风吹动下如满天繁星,楼房前的向日葵精神地站立着,路边一片新开的土地上点缀着红黄色的花儿,水泥凉亭上绿色的叶子下系着几个大葫芦,葫芦下的石桌石凳上坐着几名看书的青年。

整个院落在群山环抱中犹如一块雕凿出来的玉翠,显得特别光亮整洁。今年1月8日西康线开通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除了房子和设备,剩下的只有石头。没想到时隔8个月,已变得让人认不出来。

来到楼后的菜园,这里的大葱、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虽不丰茂,但也像模像样。

“这里原先土层稀薄,是职工们一筐一筐从山下背土垫起来的,厚度达20公分。”

“说实话,刚开始我们对‘三园’建设想不通。心想我们是来当工人的,又不是来当农民的。但看到段长、书记给我们规划,党团员带头干,我们也就干了。谁知后来菜长了,花开了,刚来时的荒凉感也没有了。收工后吃完饭,捡捡石头、拔拔草,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心情也愉快了,劳累也消失了,真有一种在家的感觉,挺好的。”一位职工说。

西康线是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条新线。但面对地处秦岭腹地,沿线工区远离城镇,职工买粮买菜难的实际,如何让职工安下心、扎下根就成了首要难题。为此他们在全段实行了以果园、菜园、花园为内容的“三园”工程。目的是让职工在自力更生、动手建家中体验创业的艰难,从建我西康演变为爱我西康,追求从深层次上提高职工的素质。

在离接触网工区50多米远的营盘变电所,林立的设备下灵巧地镶嵌着一块块草坪。所长郭子成指着一盆花对我说:“这叫三叶梅,冬天开花,20多年才长一尺高,很稀有,是我们搞路地共建时村民送的。这旁边的花都是职工自己花钱买的,我们所6个人每人身上都有买花、寻花、找花的故事。大家都把工区当成自己的家了。”

变电所菜园里的西红柿、茄子个个水灵灵,豆夹挂的满满的。“我们从6月以来就没有买过菜,全是吃自己种的菜”。一位女工说道。郭所长介绍说:“她叫丁红,是刚才你们见到的何俊的新娘。新线工作忙,他们三次推迟了婚期。刚完婚,第二天就到了工地。别看两人离得近,忙起来两三天不见面是常事。”

镇安供电段党委书记张国顺告诉我:全段12个区已有草坪15亩,果树300多棵,风景树600多株,菜园也有十多亩。现在不但基本解决了职工吃菜难的问题,而且职工人均伙食费每月可减少40多元。 (刘省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