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盼水 引水 节水
——下峪口矿兴建“甘霖工程”纪实
水是生命之源。有人断言,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能三天不喝水。
曾几何时,距离滔滔黄河咫尺之遥,有九处水源井的下峪口矿,是多么的令人骄傲。但如今矿区职工吃水难的问题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并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
盼水
下峪口矿仅下广场一片20余栋住宅楼中,有8栋以上的住宅楼供水管道多年失修,锈腐严重,导致近300多住户用水匮乏;其他区域住宅楼稍高一些的楼层常年上不去水,他们只得安上水泵抽水。有住房的尚且如此,居住在下广场矸石山沟塘的临时户大约在1500户以上,提起吃水更是苦不堪言。1990年前后,矿工会、行政科也曾给沟塘铺设过一条供水管道,但这条管道被人从中途胡挖乱接,造成沟塘断流缺水,这种现象持续近10年之久。
多年以来,沟塘人及职工代表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并要求解决吃水问题,却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沟塘人提起10年来的吃水感慨地说:“我们为了吃水,确实看尽了人家的眉高眼低。”
下峪口矿严重缺水?
下峪口矿本不缺水!
缺水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缺水的理由也很充分。多年以来,那些与矿为邻的单位、个人、村民紧紧依靠国有煤矿上的“慷慨解囊”而发展壮大;矿上已不堪重负。大量的水资源被截流,而职工的生活用水却极度困难;矿上花巨资为职工修建的游泳池仅仅使用两年就因水源不足而被迫停用。1998年,矿上在上广场打了一眼深井,欲供全矿职工生活用水。但出水后,经检测不符合食用水的要求,只得将此水用于井下生产,把原来用于生产的水节约出来。但是,水资源外流的现象依然惊人,这“节约出来”的水只是杯水车薪;矿区生活用水紧张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
建矿初期设立的9处水源井由于资金紧缺年久失修,如今已有5处报废。多年来历届矿领导以及矿水电部门为争取矿上的主权、协调周边关系也曾作过不懈的努力,但仍摆脱不了面前的尴尬。只有了解下峪口矿水资源的历史与现状,大家才能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要规范用水秩序,节约用水!
引水
在今年八届一次职代会上,呼吁解决矿区职工吃水的问题引起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视。5月上旬,在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新的矿党政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就解决职工生活用水事宜进行专题研究,很快达成共识:首先多方筹集10万元资金,解决沟塘人及8栋楼住户的吃水难问题。随后计划科、生活中心及有关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迅速进行实地勘察,制定施工方案。
为了早日实现职工盼水若渴的愿望,矿党政领导组织并亲自参加了开挖渠沟的义务劳动,全矿几十个科室、厂、院的党员干部近300余人浩浩荡荡摆开阵势,挥镐抡锹,他们为甘露工程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工会协管会,居委会及远近的家属也纷纷加入义务劳动的行列。
下峪口矿沟塘供水工程原定1个月的工期,实际仅用了20天时间就顺利完工。8月3日下午,矿党政领导及计划科、生活中心、机电修造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对沟塘供水工程进行了管道压力试验和工程质量验收,开闸放水欢腾了职工久渴的心。
节水
腐锈的管道已修复,没有的已铺设。但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面前确保广大职工的生活用水,新问题又摆在人们面前。
经协商规定:矿上由过去的无偿供水变为适当交费,使职工有了用水掏钱的意识,降低了水耗。同时还成立了水电整顿领导小组,将全矿划分成若干区域,分片到人、分工负责。向全矿广大职工宣传“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积极为矿上增效益”的意义,使广大用户增强了节约意识;组织人员对全矿供水供电系统作全面检查,对那些长流水、长明灯造成浪费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私拉乱接及用水浇地的住户和长期用水不交费的“面子户”、“钉子户”、“特权户”做了排查登记清理,由矿统一处理。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分片、分时、定量供水制,确保了职工生活用水。至此,下峪口矿严重缺水的局面得到遏制。职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姜小军 冯骁 孟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