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17日
头版
01

“阳光工程”是由西工大倡导实施,由在校大学生为西安市下岗职工子女进行义务家教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回馈社会的义举,给更多贫困家庭带来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志愿参加‘阳光工程’活动,成为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9月29日下午,580余名青年志愿者的誓词响彻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室,西工大第六期“阳光工程”正式启动,被誉为“阳光使者”的志愿者们与180余名受助生结成了对子。

(一)

1998年初,西工大校园内出现不少学子自发将奖学金、节省的零花钱捐助下岗职工子女或希望工程的感人事迹,一些从事家教的学生则拒收下岗职工支付的家教费,所有这些激发了西工大管理学院部分同学的灵感,他们认识到“下岗职工最大的后顾之忧是子女的教育,最迫切的愿望是子女成才”,为此他们提出“用我们学到的知识给下岗职工子女义务家教,为下岗职工送温暖。”

这种想法立即在校园内得到最为广泛的响应。学校答应报销做家教的来回车费,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决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校团委将它作为“爱国、爱校、忠诚奉献”的重点活动,200余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

经过学生们不懈的努力和不辞辛苦的宣传,第一批16名受助生终于落实,“阳光工程”从此拉开了义务家教的大幕。

(二)

三年过去了,“阳光工程”已累计结成600多个互助对子,先后有近2000名志愿者以不同的方式参加了这项活动,使900多名下岗职工子女得到帮助。

陕建八公司朱浩娟同学本来有个幸福的家庭,但随着父亲的下岗和母亲的离去,她的成绩也一落千丈。成为“阳光工程的受助者后,欧阳晓曦等几位志愿者分别负责她不同的科目,进行辅导。欧阳晓曦针对浩娟英语不好的状况,制定补课计划,她高中时用过的一本习题集粹,非常实用,她就让妈妈挂号寄来给浩娟用。

12月20日是朱浩娟的生日,几名志愿者不知怎的就知道了,一起买了礼物给她过生日,潘旭芳和张琪还给浩娟买了暖和的新衣服,这可是浩娟第一次过生日呀!她激动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在“阳光使者”们的帮扶下,朱浩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还当上了班级团支部书记,并被评为区级优秀三好学生。第四期“阳光工程”启动仪式上,朱浩娟的父亲朱文标难以抑制住激动的心情,三次走上主席台,振臂高呼:“振兴中华后继有人!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

如此典型的感人事例多不枚举,伴随着一批批志愿者来去匆匆的布道脚步,“阳光”播洒进了西安市千家万户。

三年来,“阳光工程”接到受助生家长及单位领导共500多人次的感谢电话,收到近50封感谢信,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体户也被大学生的精神所感染,也要求报名参加。西钢厂一位领导概括这项活动是西工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交出的一份很好的答卷。

(三)

“阳光工程”不仅仅是向下岗职工子女伸出了援手,在实施推进中,大学生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9781班卜祥海是位特困生,按情理很需要带一份有偿家教,但是因为参加了“阳光工程”,他便辞掉了那份有偿家教工作。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卜祥海得知还有好多下岗职工子女由于没有及时报名而得不到志愿者的帮扶,于是就主动一一找到这些家长商量,把几家的孩子集中在一起,他一块儿教。

卜祥海平时有午睡的习惯,自从带了义务家教,午觉也就睡不成了,他要坐半个多小时的中巴车到西钢厂家属院。因为身体不好,卜祥海每次坐车被颠得呕吐,从下午一点多一直到六点,等坐车再颠回来的时候,早已疲惫不堪。但他却说:“现在我富有的仅仅是知识,将来等我学业有成时,我准备着为人们摆脱贫穷做出一切事情,我相信我这一生决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我要力所能及地博爱终生!”

西工大党委副书记杨尚勤这样评价说:“每次‘阳光工程’总结会我都参加,每次都受到震撼和感动。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要结合时代特征,空谈理想不是上策,想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头脑,就要敢于让大学生面对社会矛盾和热点,实践后加以引导,才能带去真正属于他们的信仰。”

事实上的确如此,通过“阳光工程”这项实践活动,西工大95%的志愿者先后获得“十佳青年志愿者”、“杰出青年志愿者”、“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模范共青团员”等称号,他们更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业务学习更加刻苦,社会责任感、进取心和团结互助精神明显增强。

阳光的温暖激发了更多大学生回馈社会、奉献他人的热情,“阳光工程”不仅在西工大名声鹊起,更成为西安各大高校学生仿效的热点。2001年初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七所院校和西安市部分地区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发出阳光般温暖的承诺,启动西安市范围内的“阳光工程”系列活动。大学生奉献社会、回馈人民的热情喷薄而出。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