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有的职能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不但破坏了我省的投资环境,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近日,记者采访了一家刚开业的餐馆,各种收费、罚款着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店老板要求——
罚款收费请出示规定
店主姓张,他和爱人曾在深圳做事,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两口子辞去优厚的工作,回西安发展,在西安市劳动路附近开了一家餐馆。然而,吃饭的客人还没来多少,各种名目的收费罚款接踵而来,令他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老板的门面不大,上下两层约150平方米。装修的当天,他很注意店门前卫生,自己雇车雇人,晚上直接将车开到店门口,从店里将垃圾装车运走。第二天,当地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管理所来了几个人,下发了“通知单”,让其“办理有关垃圾清运手续,逾期不来,将按有关《市容处罚法规》处罚”。
张先生因第一次碰到这事,也不知道《市容法规》的内容是什么,更何况垃圾是自己雇人拉,又没有占沿街地面,何来垃圾清运手续。过了一天,环卫管理所的几个人又来了,张口要收1000元。至于店主违犯了什么规定,也没告知店主。张先生只好笑脸相陪,好话说尽,正好是中午,只好请几位官员饱餐一顿,人走时又买了几盒好烟,前后花去400多元,这1000元才没收。
装修完后,刚开业3天,市容监查大队来了三个人,说店门前摆放了花篮,罚款500元—1000元。张先生说:我把花篮拿进店里,下次注意。对方不答理,还说:你在店里还挂了一条“庆祝开业大吉”的横幅也要罚款,原因是:张先生没办户外广告手续,竟在店里挂横幅,宣传自己。张先生当时很想说:你依据哪款哪条要罚款,能否出示相关的规章,可话到嘴上,又咽了下去,他不敢得罪对方。第二天这几个人在快吃午饭时又来了。张先生躲着就是没露面。当这几个人第三次来时,正好碰上街道办环卫所的人在这(环卫所的人已成为张先生的“熟人”“常客”),市容办的人这才走了。街办环卫所的人对张先生说:市容的这些人没有权罚款收钱,以后不要理他们。说也奇怪,市容的人再也没来过,钱也没罚。张先生这就弄不懂了,如不是街办环卫所的人来,市容监查大队不就白罚他的款了吗?
没几天,当地物价所来人,说该店没买物价标签,饭菜单没核准价格,要罚款3000元-4000元。张先生吓坏了,他确实不知道办餐馆要买物价标签,于是又四处托熟人,找关系,物价标签买了,又请物价部门的人吃饭,走时送东西,花了500多元,才把事摆平。
紧接着工商所让其花400元办一些相关手续,张先生找熟人,只收了300元。而卫生防疫部门的人是张先生用出租车把人接来的,在检查完各种相关证件后,让其出800元卫生费。人走时,张先生打出租车将人送到单位。而后还有环保、劳动监察等部门都来过,都告知张先生他们过几天要来收钱。听了这话,张先生心里乱糟糟的。阴历8月15日,他花了几百元,买了十几盒月饼打发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一个目的,让对方高抬贵手,让他安生经营。
在采访中,张先生告诉记者:只有地税局的人拿出有关收费标准和规章让他看,该缴多少税,心里清楚,也无怨言。令他不解的是:其他政府部门来收费或罚款,一张口说是多少,就是多少,既不出示证件,除税务部门外,也没一家能拿出相关的法规和收费依据来,随意性很大,易滋生腐败。
(考虑到张先生还要发展,故隐去店名)。
本报记者 柳江河
编后 张先生反映的问题,在不少地方确实存在。政府的职能部门如何执法,怎样执法,不是没有规章,关键看你是如何去执行,又该由谁来监督。政府的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经营者在经营中出现问题,首先应向其宣传相关政策及相关法规,并设法为其解决问题,多为其办实事,而不应以权谋取私利。今年是我省改善投资环境年,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务员,其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部门,而代表的是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只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多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陕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