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29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书市呼唤精品 审视“处分” “混”字小议 《冬天不冷》让人哭让人笑王刚杨立新争做好丈夫 “彩迷”妻子 黑河口长桥卧波 环山线路桥为先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书市呼唤精品

□文/廖文

在这图书泛滥的时代,我们行走书市,一年之中其实很难逢着几本书中的精品。我们不停地买书呀买书,读书啊读书,可等到我们冷静地扫一眼自己读过的书目时,又有几本书是真值得我们去为它而花钱,而熬夜的呢?有太多的书从出版社的书库里运出来没有多长时间,就因为遭人冷落而无奈地沦变作了纸浆。当我们的书架上再一次书满为患时,我们也得拎着一两捆姑且叫书的废纸,到废品收购站去走一遭了。

“钱作怪”的岁月,许多行业的许多人,都表现出了和自己的职业操守不相符合的做派。写书的和出书的“雅士”,很大一部分也在“紧跟时代的潮流”,上蹿下跳着,折腾得厉害。

出版社在做些什么?有些在利用业余作者那点可怜的虚荣,而狮子大开口,而狂卖书号;有些在睁大了满是铜臭的双眼,四处留意着人们的不良嗜好。你喜欢咸书吗?我给你出!你喜欢《算命大全》吗?我给你出……思虑着为读者出点好书的出版社少了,把出书纯粹当作“壮大企业”、大赚银两途径的出版社多了。新书滚滚而来,却鲜有好书可读,这等局面,就是读者再怎么弱智,也知是要拜谁所赐了。

而写书的人呢,不少也和“经营得法”的出版社同穿了一条裤子。他们写作的目的已不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仅仅是为了赚来成捆的钞票。在金钱的驱使下,他们变得越来越疯狂,哪里还记得什么“文以载道”?他们漠视写作的意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量地复制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下笔千言而言不及义,干瘪的思想与枯燥的语言,长期霸占着书市。粗制滥造的写作者在活得一天比一天滋润和风光,而纯正的写作者在这年头反而被看作是患了洁癖,或是食古不化的老古董。鲁迅、茅盾、叶圣陶等等老一辈的写手,如果活至今日,不知还混不混得到饭吃。

任由文化泡沫的制造者再这么肆无忌惮下去,语言的纯净、良心的维护、真实的存留等等,日后会在哪里呢?图书无论在任何年代,毕竟都还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图书的生产流程,怎么也不该像生产玩具一样,稀里哗啦地胡来一气吧?

我们呼唤书市多出精品。而所谓的精品,绝不仅只是指书的装桢。“做”书的人啊,别愧对了读者,也愧对了自己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