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何时不吃“权力饭”
也然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终于结束了,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已经成为必然。各界都在积极做入世的准备工作。然而,有一个大难题,大家都感到难办,这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行政审批制度,尽管上面一直在喊“砍、砍、砍”,但“砍”的效果却难如人意。
据媒体报道,光一个北京市的行政审批项目就达2500多项,全国其它城市的审批项目都在1000项上下,审批项目成了政府工作中份量很重的一个部分,许多部门吃的就是“审批饭”。
审批是一种权利,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监督软弱的情况下,审批的特权极有可能使审批者“以权自肥”。权利饭吃起来当然很香很便利,眼前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所谓“一支笔”管理模式,让一些素质差的官员吃得脑满肥肠,富态得了得,就是例子。因此,许多人对有审批权的部门和岗位以及在那些部门和岗位上的人又畏又敬,甚而趋之若鹜。
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搞了二十多年,改革大潮涤荡了旧体制中不少的污泥浊水,而对行政审批这一与市场经济根本不相容的东西却触及不多,有的地方五花八门的项目还在增加。没有规则、不受监督的行政审批花乱了国家的钱,增加了百姓的负担,造就了一批制度化的腐败分子。这种情况存在下去,我们将难适应国际市场通行的游戏规则,在经济交往中,我们必然吃大亏。
说来说去,行政审批减不下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掌“审批权”者不肯放弃既得利益,他们除了吃权力饭,再也没有挣饭的本事了。他们不愿改革,必然死死抱着权力不放。
深圳市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减少行政审批权方面力度最大。据媒体报道,深圳曾经两次大幅度裁减行政审批权限,使审批项目减少了一半。最近,深圳市又宣布,行政审批项目再砍30%,政府能不管的都再不管,市场能自我调节的都让市场自我调节。在这个问题上,深圳又走在了前头。这说明深圳的官员眼光深远,当然,人家也有放权的本事和胆量。
但愿后来的为政者都跟着深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