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奋斗创佳绩 播种希望向未来
——记洋县林业局局长李化民
文/秦人 雷卫兵 谯万
秦岭南麓的洋县,山峦起伏,峰岭叠翠,溪水急流,这里以世界珍禽朱鹮繁衍生息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省上对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洋县林业局针对本地实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培育绿色产业,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说起这些,洋县的父老乡亲们会自然而然地称赞他们的林业局长李化民。
李化民,今年44岁,是位精明能干的陕南汉子,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山乡,他有一种难以排解的热诚和情愫。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留住了敢闯敢干的李化民,哪怕他再有能耐,再有闯劲,还是留在自己的家乡做文章。
198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化民升任县农委副主任,1991年调任县农工部副部长。1993年5月,又被任命为洋县林业局局长,开始与林业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洋县僻处深山,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林业则是全县经济的重头戏,组织上把这副重担交给李化民,其良苦用心可想而知。领导上的重托,老百姓的期望,使他如坐针毡,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率领全局人马,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摸清了林业的家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还亲自带队赴外地考察调研学习取经,为绘制全县林业宏伟蓝图、实施林业发展战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李化民局长带领洋县林业局,有计划、有步骤、有信心地向林业强县的宏伟目标奋斗。他们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全县每年投入30多万元造林,绿化面积以5万亩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退耕还林、种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绿色产业成绩喜人。1995年全县基本上消灭了荒山,1997年基本实现了绿化达标,被林业部评为“基层林业站建设先进县”。从1993年李化民上任到现在,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6.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4%,比以前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获得了“消灭宜林荒山合格县”的称号。
为了尽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李化民局长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体系建设,使全县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县林业整体结构中,他们大力发展以板栗、银杏、枣皮、杜仲、厚朴、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和松、杉、杨、栎类、竹类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加快三木药材、花卉栽培、野生动物养殖利用的规模化发展,积极扶持绞股蓝、黄姜、天麻等野生植物栽培利用。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板栗8.6万亩,银杏3万亩,枣皮1万亩,杜仲、厚朴等三木药材2万亩,林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并开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洋县林产企业因缺乏原料曾一度陷入困境。李化民带领林业局一班人,深入困难企业中间,帮助出谋划策,做好林业企业的转型、转产、增速提效工作。他积极引导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原木、林副产品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开辟深加工、精加工的新路子,增加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在盘活现有资产的基础上,他们组建了三条以高档地板、家俱为龙头的生产线。目前年完成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60多万元,企业运作情况良好。对于另一部分只从事原木经营的企业,他们引导其转产经营竹笆、生漆等林副产品,同时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开拓新的经营门路,还动员鼓励职工承包荒山荒坡,种植经济林木,或者利用本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开展动物养殖,解决了职工生活困难。
洋县是森林大县,全县林地面积已达300万亩。如何在造林、育林的同时,加强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等林政管理,实现山川秀美目标,是李化民经常思考的问题。他首先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声势浩大的林业法规宣传活动,教育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护法,依法保护林业资源。他们利用广播、电视、图片、报刊、书画、标语,以及宣传车、固定性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多次组织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十多种林业法规的宣传造势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不留死角,使全县干部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他们切实加强了乡镇林业站的建设,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木材和林副产品的限额管理,坚决制止毁林开垦、滥占林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林业生态建设顺利发展。
针对森林火灾潜在的严重危害性,县林业局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李局长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实行森林防火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还狠抓火源管理,强化预防措施,编制防火预案,搞好防火设施和扑火队伍建设,提高林火扑救能力。由于措施得力,工作扎实,全县近些年几乎没有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去年县林业局被秦西联委、市森防指和县政府评为“护林防火先进集体”。
为了有效遏制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洋县林业局出重拳,下硬手,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两年来,他们先后抽调林业公安、执法人员130多人次,由李化民局长亲自带队深入林区,巡山查山,全面清理,管好“源头”。他们捣毁商品性炭窑112座,彻底关闭林区木材加工厂28家,没收了大量木材、木炭,查办各类林业案件175起,挽回经济损失35万元,追缴林业规费17万元,有力地震慑了犯罪,有效地维护了林区秩序。
未来10年是我国林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李化民和他的同事们决心大干一场。他们的发展战略是: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坚持山上抓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的思路,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救发展,积极推广林业先进技术,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并转变林业运作体制,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县经济大发展。
李化民局长对全县林业发展绘制了美好的蓝图,本着“因地制宜、分期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到2010年,他们将着力抓好四件大事:一是完成退耕还林14.3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二是完成绿色主导产业——板栗10万亩,银杏5万亩,核桃5万亩,厚朴5万亩,枣皮3万亩,花椒2万亩,速丰杉木商品林等20万亩的任务;三是完成平川5万亩农田防护林、10万亩汉江防护林带、20万亩低山丘陵防护林基地建设;四是充分利用洋县人文和森林资源,开发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园区、两角山、青山关等森林旅游景点,发展游览观光事业;五是加强林木资源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护,进一步治理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李化民是大山的儿子,是洋县人民的骄傲。他不尚空谈,带头实干,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多次受到当地政府的表彰。李局长的生命将和林业发展始终联系在一起。如今,在洋县的山山岭岭间,他依然在播种着诱人的绿色,经营着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