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03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不懈奋斗创佳绩 播种希望向未来 胸怀壮志绘蓝图 大山深处创伟业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胸怀壮志绘蓝图 大山深处创伟业

——商州市城关街道办西关村发展壮大纪实

在商州市提起西关村无人不知,西关村之所以知名,过去是因为穷,现在却因富裕。村子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巨变全是改革开放的结果。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年轻肯干、思想活跃、积极进取,紧紧依靠国家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充分利用城区地理优势,走农工商贸一体化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使村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村已实现工业总产值4900多万元,公共积累9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先后被省、地、市党委、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小康先进党支部”、“双文明建设先进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乡企业状元”。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一齐上 强村富民

商州市西关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52户,2317人,劳力878个,由于这些年市上经济不断发展,村上的土地不断被征,现在仅剩30多亩地。面对地少人多、劳动力大量过剩的现实,1996年新一届村委会领导在村主任陈浩军的领导下,从不利中找有利条件,转变思路,充分利用城关商业繁荣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为此,他们制订了“以村办企业为龙头,以建材市场为目标,集体、个体、私营、股份经济一齐上,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工作思路。1997年他们以原有七个集体企业、5个联合企业为基础,成立西关农工商贸集团总公司,以此为龙头,以300多个个体企业为依托,精心打造出西关村经济实体的巨型战舰,实现强村富民这一宏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给村民自己创办经济实体提供指导,村委会组织人员到苏南、户县、长安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把外地先进的经验带回来,把外边好的信息带回来,把好的经营模式带回来,传授给村民,大力扶持鼓励发展个体户,村上与工商、税务、城建、电力、水司等部门协调,为个体户解决实际困难,在村委会的大力扶持下,现在全村的饮食业、交通运输、商业工业等多行业的个体户达315户。全村现有华川车45辆,豪华小车3辆,大货车10余辆,拖拉机10余辆,二十多辆出租车,港田车50多辆,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强村富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村办集体企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西关农工商贸集团总公司下辖西关村机砖厂、秦鹤房地产开发公司、丹江水泥制品厂等集体企业和夏阳有限责任公司、云山夜总会、大地有限责任公司、白云歌舞厅、加油站、山城娱乐中心等联营企业,同时还有核心实体,西关建筑队、西关运输填方公司、建筑材料配供中心等。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村委会每年都要与下属企业签订经济目标责任书,将上级分配的经济指标落实到每个企业中,并对每个企业完成任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计划。村委会还定期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想企业之想,急企业之需,哪个企业有困难、有问题,村委会立即给予协助解决,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开绿灯,与此同时,村上还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的发展新办企业。近年来,村委会协助西关机砖厂承包人陈德贤新添砖窑一座,更换了机械,扩大了坯场,购置了推土机3台,50型铲车二台,大东风翻斗车4辆,使产量和质量连年提高,年产值达到200万元左右。并投资70万元新建空心砖生产线,使该企业成为村办企业的骨干。新办的农工商贸总公司统揽新城区的基建沙石、运输、填方工程和附属工程。目前他们承担的电力局、邮电局、国税局、桂园新区、总段、广电局等单位的附属工程正在施工,承建的市政工程“新区商业街”一期工程已完工。仅此工程可创利税七八十万元。

目前西关村的经济工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现在所有的村组干部被安排在农工商贸公司,每人配备传呼机等,月月发奖金、工资、劳保福利、个人保险应有尽有。村里的各项工作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社会治安、防洪抗险等只要村委会一声令下,干部一齐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使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一齐抓 创文明村

随着西关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群众谋福利就有了经济基础。陈浩军一班人又把创建文明村提到了议事日程,西关村区域位置好,但各居民小组居住的地理环境相对复杂零乱,影响村容村貌。村两委会在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年初决定筹资20多万元对污水遍地流、雨天两脚泥的涧底路、教场巷、风嘴巷至幼儿园等几条路面进行重新铺设硬化,重新铺设上下水管、明渠覆盖,彻底解决了村子脏乱差交通不便的老大难问题。

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村上两委会抓精神文明在商州市也是有口皆碑的。今年村上花20万元将联办的双语学校教学楼前广场全部铺设地面花砖,并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学校门楼。又投入5万余元将西关村幼儿园校舍全部粉刷一新,并为幼儿园修建了灶房,添置了灶具、冰箱、消毒柜,安装了空调和幼儿游乐设施,大大改善了幼儿的学习环境。

村主任陈浩军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兴教育人,科技兴村”的重要性。为了使西关村的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不行,没有一批懂技术、有文化会管理的能人不行,人从哪里来?全靠教育。西关村的希望在下一代。为此他下定决心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手。去年,经教育局批准,他们又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四层十一间,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商洛地区一流的私立学校——双语学校,可容纳初中一、二、三年级学生800名。2000年9月1日,该校开学后全区各地的学生纷纷而来。该校专为商中培养合格的商中生源。

这所学校的建成不仅为西关村的明天和未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而且教育产业的兴起,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西关村经济的发展。

敬老爱幼扶贫帮困双兼顾共奔小康

西关村经济发展了,村民们富了,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村民们人人有事干、户户有存款,几十万、几百万已不稀奇。进入西关村,大多已是楼房,一家比一家新颖,装饰一家比一家豪华。目前全村户户都通上了有线电视,全村拥有电话400余部,不少人配备了手机,村里的防洪、计划生育、卫生防疫、清理垃圾等全部由集体出资实施,农业税、军属优抚款、教育附加费等各种摊派全部由集体承担,村民不用花一分钱。西关村一班领导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依托本村的区域优势,不断拓宽致富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为全村人谋福利,为使全村村民危有所保、老有所养,村两委会投入巨资为所有村民办理了养老、财产等各种保险,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尽管村里的集体福利特别好,大部分人走上了致富道路,但仍有部分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处于贫困状态,村委会并没有忘记他们,为让大家共同富裕,村委会因地制宜定出了各种具体措施。村党支部给每位党员指派帮扶对象,定目标、定措施、实行挂牌管理。七组村民陈维民智力低下,依靠乞讨为生,村主任陈浩军主动要求帮扶,他组织群众给陈盖了房,购买了日常用品并安排陈的儿子到砖厂上班,使陈很快脱了贫。每年年终,村组干部对村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工作,村主任陈浩军带领干部到村上老弱病残的困难户家里慰问,为其送上米面和生活用品,带来组织的关心和党的温暖。西关四组关淑英,丈夫去世后,只留下两个不满两岁的女儿和两间破烂瓦房,此情此景,村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确定村组党员干部进行帮扶,经过村上帮扶和关淑英的辛勤操持,全家终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西关七组陈某,12岁时母亲去世,5年后父亲也撒手离他而去。孤苦无依中,是陈主任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陈某盖房时,村里拿出1000多元资助他,陈某媳妇生孩子,村主任和计生干部买了鸡蛋带上礼品上门看望。村上领导的关怀和爱心,使陈某这个孤儿得到了人间的温暖。

计生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可在西关村却不难。在西关村计生工作除陈主任主抓外,各组的党员干部都有责任,碰到问题,党员干部从来不推不靠,上下同心协力做工作,使全村计生工作连年达标,一直走在全市计生工作的前列。西关村近年来人口一直是负增长,这在商州市是唯一的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与他们扎实的工作、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是分不开的。在计生工作中,村两委会站在村民身体健康的角度,替村民着想,三查尽量不占村民时间,送药具、服务上门,使综合服务到位。村上成立了计生工作队,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全村的双查率100%,计生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村上还办起了农民夜校,婚育学校等,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困难户计划内生育的,主抓计生工作的柳风云和村主任都会上门为其送上鸡蛋、衣物、钱粮,让村民看到计划生育的好处,以达到村民计生自治的目的。截止目前西关村有独女户70个,而申请二胎指标的只有10个,同时村委会和村上每位年青人都签有赡养合同,70岁以上的老人,村组干部长年春节前上门送上30元慰问金,倡导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社会治安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村主任陈浩军及村两委会一班人把综合治理作为大事常抓不懈,组织了治安联防队,建立治保会、调解会,坚持长期村上巡逻,积极协助公安机关进行严打、维护社会治安。排查调处村民矛盾纠纷,教育工商户守法经营。由于经营治理群防群治工作抓得好,近年来,西关村未出现过重大刑事案件,多次被评为治安先进单位、模范村。

近年来西关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路子,两个文明一齐抓,成为商洛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典型。可村主任陈浩军并不满足,他说,他们2002年的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达7000万元,多种经营收入100万元,村办企业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再建一个占地15亩的老年公寓,使西关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跨入新世纪的西关村人,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面对建设中型城市的良机,他们在村主任陈浩军的率领下,正筹划着新的发展战略,准备着新的跨越。有西关村2300多名村民的共同努力,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组稿:刘保平 崔建强 特立 张宁

摄影:詹保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