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12日
公众视角
04

于文华高歌“三个代表”

——《秋天的诺言》堪称《春天的故事》姊妹篇

□文·图/鲁平

一首由著名歌手于文华演绎、被业内人士誉为“《春天的故事》姊妹篇”的优秀主旋律作品《秋天的诺言》近日完成录音。

“有一个信念从湘江流过来/流入了珠江敞开的胸怀/这一个信念从浦江流过来/流成了春潮涌动的接力赛/有一句誓言第一次讲出来/讲成了右手举起的气概/这一句誓言在百姓中传开/传成了申请书递交的爱/听见了吗/城市村寨/一个公仆对你实在的表白/看见了吗/高山大海/一个伟人和你一样的表率/想起了吗/老人小孩/一个中国强大的来龙去脉/记住了吗/长城内外/三个代表开创的崭新时代。”据于文华的经纪人李先生透露,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崭新气象和崭新面貌:申奥成功、入世、世界杯出线,大好喜事成双成对。在这无比幸福豪迈的时候,怎能让人不歌唱?于是,这首讴歌祖国、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作品应运而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秋天的诺言》是以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为思想基础的作品,但作品却跳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一改以往主旋律题材创作风格,更加贴近老百姓,以真实、平和、感人的音符和字句进行演绎。作品抓住人民群众对国家领导人由衷的、真切的爱戴之情和对党的自身建设的称道之情而展开创作。借用三条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江——湘江、珠江和黄浦江,寓意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继往开来的历程和追求。

一位资深音乐人如是评价:近几年,颂歌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但情思过多的寄托于“长江、黄河”,但这种近似空洞的感慨多了、久了,已经很难打动听众和引起共鸣。这首作品之所以成功和突出,就是因为作品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平心静气、真真切切的反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最爱党,什么时候最爱国。回想起“回归”、“申奥”等激动人心的时候,回想起老百姓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们才真正领悟到:目睹祖国的辉煌才知道党的伟大。他指出,作品从构思上力争真切和人情味没有振臂高呼的口号,是一种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道情。这种颂歌作品创作的手法,将是未来音乐创作一种思维和走向。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更是不吝誉美之词,在作品制作期间,他头一次见到歌词就被深深打动了,他对年轻的作者廖勇说:“你能给我留一份吗?”作曲家李昕、词作家车行对这首颂歌作品更是激动不已,用车行的话说:“这是继《祖国慈祥的母亲》等颂歌作品以来,近几年来非常罕见,巅峰的好作品。”

在业内有“用嗓子绣花”之称的于文华,一直追寻质朴,真切、倾情的唱法,业内人士评价说:她的这条路子会越走越宽,会壮大出中国民族唱法的一只队伍来。

图为于文华近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