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我省从事劳务建筑的民工约有20万人,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导致劳作无获,为此,劳动部门提醒广大民工——

倚仗法律之剑 明白讨要工钱

我省从事劳务建筑的打工者,因个人文化素质低,法律观念不强,打工时,只凭对方口头承诺,或不懂法规。工程完工,对方又以种种理由赖帐,或不给钱,造成打工者辛苦劳作无获的结局,这是我省不少从事劳务建筑打工者的真实写照。

我省借西部大开发之机,大打基础建设翻身仗。因此,建筑行业吸引了众多来陕从事劳务建筑的外地人,仅四川省来陕的就达十二万人之多。据了解:去年,我省因劳务纠纷,民工向新闻单位投诉的案件就达62起,后通过劳动仲裁已落实52起,比上年大幅上升。投诉的主要问题在于民工干完所承包的工程后,发包方以各种理由不付钱,或赖帐。

我省在建筑企业的民工队伍,大都以村、乡为一个小集体,多者200多人,少则几十人,由一个工头负责。主要从事一些脏、累、险的建筑工作。因建筑市场仍不规范,一些建筑工程被多次分包下来,到民工队手中有的已是三四次易主。为了能揽上活,民工大多与工程的“三道贩子”、“四道贩子”只是口头协议,干一个工程给多少钱。有的虽说有一纸协议,但也无对方的公章或法人签名。一旦工程完工,打工者再向对方索要工钱,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对方赖着不给,或以种种理由说你工程有质量问题,进行几次处罚后,一年的辛苦钱所罚无几。打工者辛勤劳苦的卖力,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有的打工者也到劳动仲裁部门或法院起诉,可因自己证据不足,连一张“合同”也没有,司法部门又不予受理,以至发生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记者在1月2日召开的我省从事劳务建筑人员工作会上了解到:有的打工者工程完工后,只找转包人,而不是找法人索要工钱,这也是工程完工后,要不来工钱的关键。省劳动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不管对方是几包,一旦拖欠打工者工资,主发包人负直接责任。可许多民工在三包或四包工程完工后,发包人不知去向,民工又不知向何人索要欠款。

为了加强民工队伍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省劳动厅还对民工头进行了有关法律培训,请专家进行法律咨询,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要想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要学法、懂法、知法,才能依法办事,这已成为我省劳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省劳动厅有关部门将采取措施,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水平。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