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23日
综合新闻
0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京报

眼下的一种社会痼疾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能够像在药品价格一事上,把政策和对策之间的把戏玩到如此炉火纯青又扑朔迷离的,还实在是并不多见。

按照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药品采购实现招标方式之后,价格规律理应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自当迎刃而解。可是结果如何,我们已经看到,药厂、药商、医院、医生共同组成的“对策”共同体,以他们之间默契形成的“看得见的手”,胜了价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办法失灵,强制限价的计划手段上扬。这一套我们都熟,应该没有失效的道理。然而,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这时倒出奇的灵验,被强制限价的药品干脆从市场上消失不见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四两拨千斤的太极云手,轻松化解了计划这只“看得见的手”。国家的政策和百姓的期望一同落空。

面对这样的特殊局面,我们显然也无力给出任何答案和解决的办法,但有一点却是通过媒体的披露而为我们所了解,那就是在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后,是由部分药厂、药商与部分医院、医生相勾结,共同瓜分了药品的合理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虚高部分,这个在共同私利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联手扭曲市场价格、抵制政策措施、侵害百姓利益。尽管导致药品市场混乱局面的因素错综复杂,但这显然是主要而且明显可见的乱源之一,斩断这条利益链,打破这一利益共同体,是整顿药品市场的必要措施。

腐败现象普遍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自我发育、自我维护、外力难以介入的势力圈。药品市场已经呈现出这样的苗头。面对这个由巨大的利益驱动而形成的共同体,“调节”的手段恐怕总是难以奏效,无论是市场的调节,还是计划的调节。到这种时候,打击才是硬道理,因为只有打击才能有效。中国足坛已经在调节无效的情况下开始了打击黑哨的行动,并且正在寻找司法介入的方式。药品流通领域,恐怕也到了这样的时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