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春运投诉电话成了“聋子耳朵”
据新华社电 为搞好春运,交通部日前向全社会公布了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春运值班投诉电话,并明确要求有关公路、水运等主管部门“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上月31日上午10时至11时40分,记者按号码逐一拨打采访,发现30组值班投诉电话中有12组处于“病号”状态,存在“不应”问题。它们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可谓“三缺一”。
归纳起来,“不应”病症多种多样,虽轻重不同,但基本可分为五类。一是始终无人接听,二是电话号码“有误”,三是接听者建议下午某个时候(如14时30分)以后再来电话,四是自动应答电话冷漠无情,拒人千里之外,五是干脆撒谎欺骗,谎称“打错了”,信誓旦旦“这是私人电话”。
分析不同的“不应”类型,可以发现“病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单位和个人责任心不强,虚以形式,敷衍塞责,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甚至搞欺骗以逃避工作与职责等。这些都违反了“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的要求。
记者发现此类“三缺一”的值班投诉不应症也存在于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部门。虽然诸多“不应”病症多种多样,但它们无疑都会伤害旅客感情,妨碍信息交流,情况反馈,积累社会怨气,养痈遗患,更严重的会影响到有关情况的及时处理、处置,乃至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