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家庭暴力屡禁不绝,妇女成为受害主体,我们疾呼,为了改善你的婚姻质量,为了他人的幸福——
放下举起的拳头
“成家立业”,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可对于每一位成过家的人而言,其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据我国妇联最新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总数是2.7亿个,在每年解体的40万个家庭中,三分之一缘于家庭暴力。记者从省妇联权益部得知,仅今年1至2月份,我省因家庭暴力所投诉的事件就高达20余件,而每年所发生的均在100多起以上。
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早在1986年,我省就已成立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这个非盈利性的民间妇女组织,由来自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群众团体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妇女学者和妇女工作者100多人组成,下设法律服务、性别培训、农村发展中心小组、热线等机构,帮助妇女抵抗家庭暴力。
近日记者发现,在陕西妇女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心,咨询者络绎不绝,这其中既有因第一次听说“妇女热线”、“家庭暴力预防辅导专线”这些词句而觉得好奇的,也有本身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困惑的。西安市西郊一位妇女更是哭诉道:“丈夫经常赌博,输了钱就打我,我真想离婚,可孩子还小”。
研究会的王建秀介绍说,这位妇女的遭遇并不鲜见,长期以来,吸毒、赌博、好吃懒做、婚外情……等等不文明甚至丑恶的生活方式,成为诱发“家暴”的最主要因素,据统计显示,这其中仅吸毒而造成的家庭暴力就达17.4%。在家庭暴力中,妇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可问题的关键是家庭内成员间的暴力,无论是施暴者还是挨打的,大都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我们陕西人还常自诩什么“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意思是只有暴力才能把媳妇调教顺溜。
就是在这样愚昧的意识环境里,陕西省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成立16年来,一直不懈地为推动社会性别教育、为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提供支持等方面做出贡献。对于她们的工作,研究会宿传琴女士提出呼吁:社会的婚姻文化导向应从重稳定转向重质量,社会的婚姻指导也应从重伦理教化转向科学指导和心理疏导,当事人更应把婚姻当作一项重要事业来追求、来经营,在改善婚姻质量上下更多的功夫。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