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涓涓暖流润心田
——郭永平慰问特困职工李永江侧记
新婚对于位于西安东郊的秦川公司的李永江来说并不是高兴的事,刚刚呱呱坠地的孩子反倒使这位37岁才当上父亲的人更加忧心如焚。原因很简单,经济上境况窘迫很难让他感觉到幸福家庭的甜蜜,淡淡的忧愁笼罩着他整个身心。
在秦川公司,谁都知道李永江是开数控车床的一把好手,是军品七分厂的一名生产主要骨干,从1982年进厂后他一直坚守在一线的技术岗位上,与秦川厂一起走过了辉煌的顶点和坎坷不平的历程。如今厂里不景气,他经常停工在家,工资也只能发百分之七十,爱人在东郊一个小厂里工作,现在又被减员回家,多年连一点生活费都不给发,“孩子小,费用高,全家人均不到100多元,生活十分困难”,透过眼镜,记者看到他闪动的泪花。
其实,李永江并非没有赚钱的本事,有人说,开数控的能在西安每月赚2000多元,在南方每月达3000—5000元,连新加坡也缺这样的人才。他也知道,凭技术绝话,他走得远,钱也许会赚的更多。但他心里清楚,国有企业更需要他,他难以割舍相伴20多年的床子、企业以及在困难中热情帮扶他的人们……
他对记者说,自己最难忘的是6月27日,他的困难引起了上级的重视,那天,陕西省委常委、省总工会党组书记郭永平在省总副主席卢其松陪同下来到他家,与他同坐在家里那张简陋的沙发上,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详细询问了他的情况,还给了他500元慰问金。郭永平说,企业困难是暂时的,他这样的人才是国企的财富,并叮咛他爱人要带好孩子,支持李永江坚持留在企业的选择,相扶走过这段艰难路。同时,郭永平对前来的秦川厂负责人说,对秦川厂所有困难职工要想尽办法帮扶,尤其是他这次看望的陈桂云和李永江两家均属特困户,更需各级倾注爱心,帮他们渡过难关。
细微之处最关情,一席贴心的话语,犹如酷暑中一阵清凉的风。李永江感动地说:“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我能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支持,生活在爱心的包围之中,我感到满足。”
本报记者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