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7月03日
头版
01

将“铁杵”磨“针”的人

——西冶三分厂磨工浦惠芬素描

见到浦惠芬,记者真有些难以相信她就是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一再推荐的技术能手、连续多年的劳模和优秀党员,因为她实在是太普通了——在偌大的生产车间的一角,身材弱小的浦惠芬正在埋头干活,与身旁的工人别无二致,甚至还有点不起眼。

该公司工会主席向记者介绍浦惠芬时,第一句话就是“她是‘磨’出来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员”。浦惠芬是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三分厂的一名磨工,今年已37岁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是1981年顶替退休的父亲被内招的。与其他中专、技校毕业分配进厂的职工相比,她各方面的条件都低人一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根本不起眼的女职工,却凭着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二十年如一日,硬是把自己磨成了该公司惟一的一名磨工技师,连续多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员。

浦惠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低头,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把工作干漂亮。2001年5月,该分厂接下了Z2820鞍钢14套液压缸、Z2821鞍钢36组扇形段液压缸共50组的加工任务,在进行到内孔沿磨的工序时遇到了困难:液压缸的长度是630mm,而该厂的磨床能加工的最大长度仅为450mm,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技术要求,厂领导决定将这道工序委托外单位加工。但外委加工后,该分厂不仅要承担17000元的高额加工费,而且不能保证工期,对分厂和公司的信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就在分厂领导一筹莫展之际,浦惠芬找到领导主动请战,说她有办法解决这道工序的难题。领导问:“什么办法?”浦惠芬说:“从两头向中间对接沿磨。”听了浦惠芬的话,领导苦笑道:“你知道液压缸内部光洁度的技术要求吗?那可是差之丝毫,整个工件都得报废呀!”“这些我都知道,但我有把握达到技术要求。”浦惠芬沉稳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寄望于眼前的这位技术能手之外,厂领导还真想不出别的更好的办法了。于是,这项加工任务就堆在了浦惠芬的面前。当浦惠芬按照技术要求加工完第一件产品时,分厂领导和全车间的职工高兴地连声说:“神了,真神了!”就这样,浦惠芬一头扎进车间,连续加班14天,在5月22日凌晨3点,将所有工件按技术要求加工完成,产品通过验收后,总公司领导特地来到三分厂,向浦惠芬竖起了大姆指。

该公司工会主席说:“多年来,浦惠芬共解决了多少个像这样的工作难题,掰着指头是算不过来的……”为了钻研技术,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浦惠芬以厂为家,长年加班加点。多年来,她的全年实际工作时间都是正常工时的3倍左右。

采访完浦惠芬后,记者不禁想起了我国的一句民谚:“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浦惠芬可真是磨出来的一根“针”呀!

本报记者 文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