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安康黄姜
从资源优势到独特产业
“世界黄姜生产中心在陕西,陕西的黄姜在安康!”“安康发展黄姜得天独厚,这是老天对安康的特别恩赐。”国内外专家和业内人士对安康黄姜资源和黄姜产业的高度评价,使人们看到了安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黄姜的学名叫“盾叶薯菰”,又名“火根藤”,被有关专家称为“药黄金”。我国野生黄姜以汉水流域的石泉至湖北武当山一带皂素含量最高,安康正处在这一最佳适生区的中心地带。有关研究成果还表明,安康高皂素含量的黄姜品种到南京方向种植后,皂素含量就急剧下降,失去工业加工价值。因此,安康黄姜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其皂素含量之高、质量之好为全国之最。
正是凭着这一区域优势与资源优势,自安康市科技工作者1988年开始黄姜的人工种植试验以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上及时确立了“政府引导、科技推动、基地做优、工业做强、争创全国黄姜第一市”的目标,明确了“以质量为中心、选择最佳重植区、培育优良品种、稳定优质基地20万亩”的基地建设原则;加大了政府资金投入,“九五”期间通过世行项目共安排扶贫基金1.06亿元;成立了由市土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安康市黄姜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白河、旬阳等七县也相继成立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坚持把科研渗透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使黄姜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人工种植面积从1993年不足2万亩发展到2001年的35万亩,实现收入4亿元。有七县区人工种植万亩以上,其中白河15万亩,旬阳13万亩。从而使安康黄姜的人工种植占到全国总面积60万亩的一半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黄姜人工种植区域。
鉴于安康市黄姜开发利用形成的产业基础,国家已把安康黄姜列入了全国第三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承担全国黄姜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安康黄姜发展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安康市实现了黄姜加工企业低层次、小规模的盲目重点建设向延伸产业链条,充实产业内涵的理性阶段转变,黄姜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年生产水解干燥物1200余吨,皂素及双烯700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目前,还有常州医药原料厂、陕西达尔宏公司、四川川投公司、中国科学院和浙江仙居私营企业等来安康的五个区县投资,联合或独资建起了黄姜皂素、双烯等产品加工企业。安康市政府已与省计委高科技投资公司、中国西部植物化学国家工程中心,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方式签定合作协议,组建了中国西部留体资源研究所联合开发黄姜产业。
喜看今日之安康,优势的黄姜资源已经发展成为全新的黄姜产业!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