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12日
维权之页
03

“回炉”小议

报载:一位南昌某重点大学2001届的本科毕业生,在上海、深圳等地“闯荡”过程中,深感自身实践操作技能的缺乏,并看到市场对高级技工需求量很大,于是他下决心“回炉”技校,来到江西省无线电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办,希望进技校就读。据悉,这种“回炉”热,也发生在江西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身上(见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这种“回炉”热,无疑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借用海尔集团的“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这一观点来看,劳动力过剩抑或不足,也是相对而言。关键还在于作为劳动者自身素质以及价值如何。深圳等地有句流行语叫作“物有所值”。在“市场”眼里,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一种“物”(生产力要素之一也)。至于其“物”价值多大,能否“卖”出,则与其自身“含金量”和市场需求息息相关了。如果其“物”不符合市场需要,抑或“看上去很美”(高学历文凭之类),却缺乏实践经验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也往往无法体现出自身价值,甚至待业,失业。无须赘言,要使自己成为市场抢手的“强势产品”,便须掌握为市场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方能“物有所值”且增其值。

其实,当今发达国家都少不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回炉”体系,或称之为培训制度和终身教育。在目前各级政府,工会都积极设法扩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渠道中,怎样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学习,回好“炉”,当属“再就业”工程题中之议了。

■老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