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14日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黑”雾弥漫——影视创作有点变味

□文/姜慧仁

近年来,影视创作中以“黑”字打头的系列影视作品日渐多了起来,如正在全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黑冰》、《黑洞》。还有,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张成功反腐三部曲的第三部《黑雾》日前正处在紧锣密鼓地筹拍之中,而另一部由上影集团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22集电视连续剧《黑金》近日已在上海封镜。与此同时,吉林作家姚东川近年来也致力于反腐打黑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现已完成的有《黑血》、《黑币》、《黑羽》和《黑纱》。这些作品不仅在报纸上的连载引起反响,而且也正在筹划拍摄成影视作品,据说属于这“黑色系列”的还有《黑伞》、《黑日》、《黑禄》……

应当说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有的地区的确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他们为非做歹、称霸一方,制造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这就为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许多生动丰富的创作素材,因此,创作一些“黑色系列”的影视作品,把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的罪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显示党和政府“打黑除恶”的坚定决心和公安人员的英勇无畏本无可非议。但是,从目前播放的“黑色系列”影视作品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是“正不压邪”。如在故事情节上渲染着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的心狠手辣、凶恶残暴,使屏幕上充溢着一片血腥与恐怖;在人物塑造上,反面人物个性鲜明突出,而正面人物形象苍白,相形见绌,黯然失色;在展示党和政府“打黑除恶”行动中,我方处处受阻、屡屡受挫,而黑社会的犯罪分子则甚是猖狂、屡屡得手,虽然最后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但也显得生硬牵强,不能给观众或读者以信心和力量。

过分地渲染与播放这类黑色系列的影视作品容易给人们造成错觉,给当今社会蒙上了一层黑色云雾,平白给生活增添了许多担忧与恐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前社会上出现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毕竟是“一小撮”,而且党和政府已下定决心“打黑除恶”,且要除恶务尽。因此我们的影视作品理应少些黑色作品;多创作一些反映社会主流的“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多塑造一些弘扬人间正气、传颂美德等感人的形象,不断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