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的德国“同事”
文/张建军
在德国监修飞机两个多月,自然免不了结识一些趣人,发生一些趣事,我的那两个德国“同事”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马马虎虎”金得福
金得福其实是位纯种的日耳曼人,“金得福”是他请人起的中文名子,我们称他为阿金。阿金主要负责和我们联络接待。
阿金生的高大白净,留着微黄的络腮胡,戴着无边近视镜。不论天气如何,总是身着合体的西式短袖、系领带,显得精神焕发。
阿金不善言笑,脾气执拗,事事争个“理”字,有点中国人讲的书呆子气,在德国人中,也可算是个“杠头”。一次我们同事偶然说自己喜欢桥牌,认为这是一项绅士运动,阿金马上反驳说高尔夫也是绅士运动,自己很喜欢。同事又逗他讲中国饭菜在德国很贵,他就回应道:德国菜在中国也应很贵。
阿金是个爱家的男人,除了加班,下了班就回家,比中国人还传统。老婆生病,阿金愁云惨淡;老婆减肥,阿金也不吃饭,只是烟量见长,还专在午饭时拉我们聊天,饿的我们连连告败。
阿金干活是典型的德国风范——钉是钉,铆是铆,一丝不苛。经手的各类文书文件齐备、完整、清晰而及时,使人无可挑剔;再小的事,有应必答,而且总是兴致勃勃,不知疲倦。
这样一位工作严谨的人,偏在生活上丢三落四,每次来办公室,不是丢了香烟、手机,便是忘了带走公文包、钢笔。通常若第一次来是办公事,第二次就是来取上次落下的东西,第三次有可能是取头两次落下的东西。如果哪天没丢东西,我们反而会感到奇怪。
时间长了,我们告诉他中文有个词:马马虎虎,很合适形容他,阿金一向对中文颇有兴趣,这次自不例外,我们便给他讲“画马、画虎、马虎不分、马马虎虎”的典故。阿金念念叼叼了半天,大笑,表示明白。自此,只要我们提起“马虎”或“马马虎虎”,大家就会心的大笑。而“马马虎虎”也当仁不让成了阿金的第二中文名。
“难忘”尤根
尤根是个外方负责质量事宜的老头,身材中等,黑发微霜,留林子祥式的小胡子。精神矍铄,个性极强。了解他,可是经过了一曲三折的认识过程,令人难忘。
一曰“怪”。中国人讲人生处世,衣食住行。尤根的“食”和“住”没有亲见,不好发言,且说“衣”与“行”。
德国人一般不讲究穿,而尤根作为外方总检,重量级“大腕”,更是不讲究到了极致——我们在德国监修飞机近三个月时间,从头至尾,尤根都穿一件开襟羊毛衫,天气不论,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再说“行”。德国是产车大国,轿车普及,甚至清洁工都开着“宝马”、奔驰”上班,但尤根的坐骑却是一辆半旧的车——自行车。总是腋下夹着文件,骑车飞奔而来,跳下车,把车就近靠在墙角,“I
HAVE SOME PROBLEMS”(我有一些问题)他开口便说。这一情景,每日数次加强我们的记忆,从不改变。
二曰“烦”。尤根先生讲英语发音带很强方言,不易听清;且略有口吃,每到紧要关头,就急得说不出话来,看他说话,他的同事也常常忍俊不禁。尤根先生负责着所有与质量相关的事宜,琐碎杂乱;而他工作极负责任,事无巨细,必要弄个清楚。所以我们每天都得听尤根的德国英语,和他一起着急,看他的手语,和他一起手舞足蹈地讨论很多次。以至于我们私下埋怨:“为何老外找了这个人作总检”?
三曰“服”。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尤根先生的工作能力渐渐展现了出来。首先是有条理,从各种非例行工作到缺陷,从技术文件到大修报告,尤根先生一人处理得齐备、完整、及时;再就是有问必答,有言必信,多小的事告诉他,必有结果,不会遗忘;还有他的业务全而精,不管是飞机结构的质量缺陷,还是最终的系统通电,尤根都全程领导参与;直至飞机试滑,尤根先生一人操刀。看他坐在机长位子上“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玩飞机于股掌,我们不由叹服:“好一个厉害的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