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爪有幸留齿痕”
□文·图/吴之如
饭馆的菜肴多有动听的雅名,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和生动的气息。例如,通常蛇被唤作“龙”,鸡被称作“凤”,寻常的动物忽然罩上了神话的光环,身价似乎大大拔高了一档。食客因之想到腾跃于云水之间的威猛的神兽、翱翔在天宇之际的美丽的神鸟,不但遐思无限,食欲大增,甚至觉得自己也不寻常地提升了档次,飘飘欲仙起来;兴致高时,好友相聚同饮共酌,津津有味且回味无穷,似乎生活里吞龙嚼凤的豪气远胜过社会上某些幸运宠儿攀龙附凤的喜气。
鸡爪是馆子里餐桌上的常菜,循例被美言成“凤爪”。其中有一类是经脱骨处理的,称“无骨凤爪”,吃起来不只是滋味鲜美,更省却了舌头牙齿密切合作排除爪骨的负担和麻烦。我初次尝到此菜时,心里纳闷,怎么也想象不出那玩艺是如何被人精心地剔去了骨骼的。
忽然见到《天府早报》揭开了这个秘密,惊得呛了凉水似地浑身不好受。那篇报道说,凤爪去骨的加工工艺,在成都的食品加工作坊里,竟然是小工用牙齿来啃!记者目击了现场情景:作坊中的女工们“动作娴熟地抓起煮得半熟的凤爪,用双手大拇指掰开主骨上的皮子,一嘴咬住骨节,鸡爪肉在嘴里一撕拉即脱骨而出,口水也顺着流了下来,含在嘴里的鸡爪骨被‘呸’的一声顺势吐在脚边的塑料筐里……”
呵,餐厅酒楼里的美味“脱骨凤爪”就是这么诞生的。您若想到其上浸透着剔骨女的盈盈口水、拓满了她们的斑斑唇印,还会美滋滋地下箸吗?不错,人们食燕窝时不会因那补品是雨燕口中吐出的分泌物而生出异怪之感,恋人相吻时亦不在意对方的唾液触及自己的唇舌或流进自己的口腔;但是,这与吞食由别人口中吐出、沾着别人口水的食物完全是两回事。我想,倘让食客在餐馆里一边品味“凤爪”,一边欣赏地下作坊女工用牙齿为“凤爪”脱骨的录像,恐怕美食家们十有八九也会恶心得“呸”的一声将口中“美味”吐到脚边,而再无细细品评的雅兴。
凤爪有幸留齿痕,食客无奈沾唇印。此情此状,颇多尴尬而非有趣。当然,鸡爪经浸泡清洗、高温烹饪,不至于会因曾由女工牙咬加工而传染疾病,但是,对食者而言,想起它的不够雅致的来历,总是难以排遣由此而生的极不愉快的心绪。据报道,成都卫生防疫部门在接到举报后,一举端掉了那家雇人用嘴“加工”无骨凤爪的歪作坊。这一结局使我们在百感交集之后,心头略感宽慰。此外,我思量也许会有专门机械,用来加工脱骨凤爪时高效廉价且文明卫生,使天下人既可享用美味,又免不悦之虞;因为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聪明智慧是决不会被这点小事难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