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创新只能死
·高政·
江泽民总书记洞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高瞻远瞩,曾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财富》杂志去年2月份的封面文章,在分析总结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成功经验时指出,他们的成功来自于“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由此可见,创新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是何等的重要,在当今世界,创新简直就是发展的同义词。
我国改革开放20年所创造的财富,超过了过去上百年甚至更多时间创造的财富。奇迹的产生靠的正是社会主义优势下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国内一大批令人仰慕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其神速发展,走向辉煌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印证。
海尔由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到17年后的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总额一举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4.2亿元,并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建设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成为当今世界级的家电制造商。这一神话般的发展,用海尔CEO张瑞敏的话讲,靠的就是创新这一企业发展的“灵魂”。
许继集团紧紧围绕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管理创新,坚持实行其独创的用人、用工的末位淘汰制和市场定位决定收入的分配体制,并以每年通过国家级鉴定的高新技术产品10种以上的速度,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把一个原国家投资仅1200万元的传统企业,发展成为现拥有资产25亿元,年利润2.3亿元的目前国内电力装备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化企业。
类似这样勇于创新,开拓进取,走向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相反,观念落后、创新意识和能力匮乏,因而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的企业也不计其数。远的不说,陕西的家电制造业也曾经门庭若市,钢铁工业也有过辉煌的时刻,然而时至今日,原来的辉煌不再,家喻户晓的品牌所剩无几。这些血的教训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和记取吗?
创新需要胆识,需要魄力,但维护昨天比创造明天风险更大。不创新,只有死。愿我们的企业打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束缚,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像海尔、许继那样,以创新的精神和行动,去克服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并通过创新,着力培养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奔向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