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9月13日
北国周末-阅览室
03

艺术类“黑考场”究竟多黑?

“当你(艺术专业考生)知道招生中存在黑钱现象,你会如何选择?”一项调查表明,高达68%的学生选择送钱,不愿妥协勇于揭发的不到1%。

一位要求匿名的女生说:“学校里,大家很少透露入学送了多少钱。但大都心知肚明。艺术圈不大,哪个学校收多少钱,大家很清楚。”要过独木桥,许多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只有无奈顺应,不少家庭为此负了债。

一个不愿暴露身份的研究生坦言自己是送了钱后如愿考取的。音乐学院的在校生中,没有谁会主动说出自己是否送过黑钱,但是学校里英语考了17分的学生被评为优等就是明证。

一位家长说,在今天,家里没钱,千万别让孩子学艺术。她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小学起,买乐器、付学费都要花钱,最“伤”的是高考。高考前决定了考哪所学校,就认定哪个学校的老师辅导,提高技术在其次,关键是和老师拉好关系。这样一下来,半年的辅导费高达1.8万元。但要想考场上拿高分,就必须下决心进行这种投资。

给评分考官送钱是图个好分数,一笔上千元;若是有权决定录取的人,得送更多。在入学考试送黑钱的清单上,分为考官、教研室主任、系处级、院级不等。一位学生大学毕业后,向学校提交了一份自己考学送钱的“黑名单”,数目惊人,他向老师交心:一则收黑钱的事希望不再发生,二则希望追回一些以还当年的债。

此外,学生还向记者讲了一桩。“圈子”里公开的秘密:某音乐学院的学生入学后,因为家中出事急需用钱,拿着录音机找到收黑钱的老师,老师勃然大怒。学生后来把录音带交给了司法机关,这个老师最后被判了刑。

一位在某音乐学院任教多年的教授,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在某次考试中,本来应第一个应试的考生,无故要求更换考试时间,理由是一张早已过期的病假单。这一严重违反《招生条例》的申请,不但得到了校招办人员的同意,而且这个考生顺利通过初试复试,最终名列第一。教授在给那学生上过课后给出的专业成绩是59分——他坚持认为,这本是个根本考不上的学生。

黑钱在招生过程中的泛滥引来诸多恶果:考官在考试中联手“做”了考生——不合格的被推上来,合格的甚至优秀的被挤下。

值得警醒的是,艺术类“黑考场”已有蔓延之势。一位带孩子参加中学生艺术团声乐考试的母亲回忆说,在那个“完全变了味”的考场上,先是取消了综合素质考试(后来才知,有几位考生临时学了几首歌,根本不懂乐理知识);而后,她的孩子按照考场规则唱了一首歌,而那几个考生却每人唱了三首歌。她的孩子最后以0.5分之差落榜。

“这次考试过早地让小孩接触到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又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这位母亲清楚地记得,“那天考完试,孩子用期盼的眼神问我:‘妈妈,他们比我多唱了两首歌,我还能考上吗?我为啥不能多唱一首?”这位母亲当时只对孩子说了一句话:“妈妈以后再也不叫你弹琴、唱歌了。”

(据《新民周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