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个退休职工的山川秀美工程
今年已55岁的史国新,家住耀县县城,刚退休时,看到别的退休职工打牌、下棋,享着清福,他也想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人闲了,心却闲不住,总惦记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在退休之后为国家和社会做点实事。于是他毅然和亲戚合作,于2000年在耀县阿子乡承包了一千亩荒山,从此开始了他的“山川秀美”工程。
史师傅告诉记者,这一千亩荒坡、荒山的承包期限为50年,亲戚和他合作,只投资不管理,现在亲戚已投资30多万元,他将这山坡开垦成梯田,种植了经济林木,有核桃、柿子、杏、花椒等。由于近年连年大旱,树木成活情况不容乐观,加之常年雇用四、五名临时工,每年支付人员工资达1万元,这几年可以说是在负债经营中盼树木长大。
为经营好这片山地,史国新将铺盖卷一背住到山上别人的一间旧房子里。冬天房子里的温度很低,水缸中的水常常结冰;夏天热得又无法入睡,蚊虫常叮得他浑身上下烂成一片。这些困难他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山上的活路忙,一个人吃饭总在凑合。史国新不会做饭,老伴常从家里带点馍、挂面、咸菜,给他送上山,他就用这些打发日子。老伴在家照顾孩子,隔一段时间,去看他一次。有一次,老伴有事,没去,他又忙着干活,竟然一天没有吃饭,又饿又累,匆忙赶回家,人都昏倒了。
“这么苦这么累,还干着出力不讨好的赔钱事,你怎么就愿意干下去?”记者问。史师傅眯起眼睛满怀憧憬地说:“国家对山川秀美工程有许多优惠政策,绿化荒山并非一年两年就干成的事,我这一千亩荒地,现在虽然没有效益,但开发它,周围村子的剩余劳力全部得到解决,不但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让他们学到了许多治理荒山的知识,我相信这儿明天会全绿起来的,这儿的山民也会富起来的”。
■阎冬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