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榆林发现明魏忠贤铜像
专家分析:我国仅存一尊
本报讯 近日,省文物鉴定专家在榆林进行馆藏文物鉴定时,偶然发现了一尊明代大宦官魏忠贤的铜像,这是我国迄今唯一存世的魏忠贤造像。
该造像放置于榆林市旧城大街南侧道路中央的新明楼三层。铜像垂足而坐,身穿四爪蟒服,眉心有一“白毫”(眉心珠),脸上无胡须。造像原通体涂金,通高205厘米,下宽123厘米,双手合拱,持物已失。在造像头部、后座有旧毁痕迹,座后破洞达62×97厘米已无铭文。造像头部的冠虽已残损,但其顶部平坦,从耳边存留的“黈纩”(充耳)等痕迹看,造像原头戴“冕”,冕板现已残失。当地群众将其作为佛像,但从服饰看它不应属佛教造像,从“白毫”看也与道教造像无涉,经文物鉴定专家研究也不属帝王、功臣像。专家对比了陕西现存的大型宗教造像后认为,此像应为明代所铸,从蟒龙的爪、小腿及头部特征进一步观察,推断时间为明代后期。
收藏该像的榆林新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经考证,在明朝天启年间,延绥镇(今榆林市)有为魏忠贤设祠祭祀的史实。魏忠贤在明末权倾一时,利用天启帝昏庸不理朝政之机,组织“阉党”独揽朝政,打击迫害“东林党”人,“阉党”们为他歌功颂德,先后兴建生祠40余所。在兴建生祠的闹剧中,时任延绥巡抚朱童蒙在天启七年五月为魏忠贤在“镇城之南”建祠,至八月天启帝病死,崇祯即位,魏忠贤倒台,各地生祠遂废。
据史料核对,榆林新明楼在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至十一月间,曾被设制为魏忠贤生祠——“祝恩祠”,楼上现存铜造像即当时所铸魏忠贤像。 (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