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宝鸡:让增长极强硬起来
打造金腰带,实现新跨越,就要让整个关中产业带互动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发展链带。在这个链带中,宝鸡作为重要的增长极,与西安形成一东一西的“犄角”发展之势,有着明显的区位和经济优势。让增长极强硬起来,便是今后关中产业带宝鸡段要实现跨越的首要目标。
宝鸡雄踞于关中产业带的最西边,又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商贸中心,作为西北的工业重镇,近几年,宝鸡按照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百万人口生态化园林大城市的思路和目标,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关中产业带宝鸡段的建设和发展,使其增长极的作用日趋明显,实现跨越的条件逐步具备。
关中产业带宝鸡段包括宝鸡、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五县和金台、渭滨两区以及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7222平方公里,人口302.8万人,是全市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和增长的核心地带,2001年,GDP达到169.6亿元,占全市的87%。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区域已经具备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一)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宝鸡段内有工业企业204户,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64户,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的89.4%,形成了优势突出的机械、电子、食品、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有省级名牌产品48个,占全省的1/3;形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钛材居全国第一,钢桥梁、铁路道岔居全国第二,灯泡居全国第三,石油钻采、真空开关等产品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二)突出的科技优势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去年,该段完成科技进步项目89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9亿元;全市各类技术人员90%以上集中在这一地带,有2个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8个省级开发中心,还有一大批星火技术密集区。(三)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是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2001年粮食产量占到全市的81%,农村社会生产总值占全市88%,农民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2元;优质果品面积达到28万亩,占全市70%,有25个专业科技大院和300个精品示范园。(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整顿景区秩序,使太白山、法门寺两4A级旅游景区成为龙头,带动了整个旅游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占GDP的33%。
除以上外,客观分析,关中产业带宝鸡带在整个金腰带中作用的确举足轻重,其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宝成、陇海、宝中铁路在此交汇,310国道穿越全境,使宝鸡成为陕甘川宁四省结合部和关中西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城市。作关中产业带的增长极已势在必得。然而,真正要与西安形成“犄角”,宝鸡也的确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仍显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招商引资的规模较小,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研发和管理人才紧缺等等,都影响着宝鸡是否能和西安遥相呼应,成为“犄角”之势。
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宏图的提出,无疑让宝鸡增长极强硬起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宝鸡人也抓住了这一机遇,他们为未来增长极的发展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到2006年,增长极的GDP达到330亿元,年均递增14%,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现在的87%提高到92%以上。到2010年,GDP达到600亿元,使其成为经济增长水平全省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基础设施完美,产业结构合理,人居环境优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关中西“犄角”。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