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21日
头版
01

咸阳:拉大框架待腾飞

关中产业带咸阳带覆盖着秦都、渭城、兴平、武功、乾县、礼泉、泾阳、三原等8县(区)市,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咸阳化工工业区两个省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星火密集区和两个省级星火密集区,还有10个大学工业、民营科技园区。总面积4690平方公里,人口364.2万,2001年GDP总值209.84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92%以上,其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仅次于西安,列关中产业带第二位。

咸阳段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促使她向西安靠拢,很大程度上在西安的影响中成长和发展。西安作为关中产业带的龙头,其各方面在关中都处于领先地位。西北最大的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座落在咸阳,有人形象的比喻,咸阳是在西安的机翼下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世纪大道的开通和陈阳新区的建设规划,将咸阳与西安的距离缩短为“零”,两个产业段零距离地对话,是要用实力直接对话的。在区位上,咸阳毗邻西安,可以依靠西安,这是其他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其难以驾驭的一种优势,说白了,这种优势和西安一比,便成为无法遮掩的劣势。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和西安融为“经济一体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呢?咸阳首先要从思维方式、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模式上走出机翼下的阴影。

可喜的是咸阳市领导及市民认识到了这一点。省委省政府不适时机地作出了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重要决定,这无疑为咸阳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借此东风,咸阳正推倒那道“心灵上的篱笆”,借助西安的影响大手笔地发展自己。这发展不是“谁不让谁,谁不容谁”竞争式发展,而是互为一体,相互依托,相互滚动,共同打造“一线两带”核心的双赢式发展。

在“一线两带”中,咸阳的交通优势最为明显,区位比较优先,特别是在近10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培育出了电子产业、民营企业这些闪耀的亮点。

在咸阳高新区,电子产业的份额占到全省的65%,从建设咸阳高新区至今的10年时间内,仅电子产业已累计实现产值658亿元,涌现出了咸阳偏转、彩虹集团、陕西金山电器等一批著名企业。更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以步长公司、三八妇乐、摩美得为代表的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在市场的拚杀中咄咄逼人。

咸阳在土地政策、科技资源、纺织工业等方面也有着较大优势,正好与西安的优势形成互补。针对这些,咸阳在关中产业带的建设中就要围绕建设咸阳段的总体目标,按照与西安优势互补,有机聚合,共建西安都市经济圈的思路,拉大高新区框架,形成“一区多园”的新格局,增强高新区经济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以高新区为基地,建设电子信息工业园和生化医药园,同时开辟陈阳新区软件工业园、渭城空港加工工业园、兴平航空航海工业园、泾阳电器电缆工业园、三原食品加工园等,实现大范围的优势互补,形成发展重点及方向明确,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拉大框架待腾飞。到2006年,关中产业带咸阳段的GDP要达到350亿元,在全年经济总量中由现在的92%提高到96%,入段企业达到200户,力争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有50户在咸阳落户,形成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