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吕日周——十二条
□文/李云青
吕日周,长治市委书记,面向21世纪有胆有识的人,他的事迹,敲开了国民有点冷漠的心,在全国激起巨大波澜,受到国人的珍视与尊崇。如何向吕日周学习?看看材料?听听报告?感动一阵?实践证明:时过境迁,依然故我。学英雄,见行动,列出12条可操作的事,且看各地谁先动作。
1、推倒市委、市府围墙,建“没门”政府,从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走向办公大搂,没有守卫厉声喝止,让官场透明。
2、公开(民众敏感的)政务:用人公开,花钱公开,决策公开,领导干部职责公开,信访处理结果公开,领导干部住房、坐车、出差、看病、批条、用手机等等情况都公开。
3、广场对话,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街道居委会主任、村干部,每月两三次,走出办公室,直面城乡公民,接受他们的质询,并就问题的解决,做出具体的承诺。长治的“广场对话”,规模大时,有数千人参与,但从来秩序井然,不曾发生过混乱。
4、舆论监督,办报不能太谨小慎微,做老好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要办一张能改良新闻空气、政治空气真正的报纸,报纸的批评锋芒要触及领导干部,要点出单位和人名,彻底曝光。
5、群众监督。市委的一系列决策全部公开:书记办公会纪要,常委会纪要、党政联席会纪要、常委民主生活会纪要……等等。全部放在《长治日报》发表,以此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铲除自居于神秘的官僚主义。
6、深入基层,身入人心。吕日周每年至少有200天泡在基层搞调研,最多一年下乡320天,在原平当县委书记时,全县600多个村子都跑遍了。吕日周搞调研有“三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并遵守“不花下边一分钱,不许下边一人陪,调查不漏一个问题,处理问题不留一点尾巴”。
7、改革者式的急躁。对贪污腐败干部惩治的力度前所未有,2000年至2001年,8个月,查处案件1651件,处分党员干部1593人,其中处级33人,115人被开除党籍,24人移交司法机关,追回经济损失900多万元。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2001年,民众“赴省上访率”下降84%。反腐力度促进经济发展,2001年,财政收入增加3个亿,174项工作受到省里表扬,30项工作受到国家表彰。
8、廉政建设基地。凡是被选拔上来的干部,都要到西沟(最穷的村)接受群众教育。2001年春节期间,4套班子的成员和13个县(市区)的书记、县长,都请到西沟村,都住在群众家,都和老百姓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用“身”入群众的切身感受,深切领会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9、抓好落实。从“王陶事件”(教师3年领不上工资)中认真吸取教训,市委大院竖起一块大石头,用“落下的石头”寓意抓好工作落实,上面刻上3行大字: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负责任=0;布置工作+督查落实+追究责任=落实。“王陶事件”后,长治县县委书记、县长,自愿停发自己的工资,把几年欠发的工资,全部发到教师手中,一个月解决了几年没办成的事。
10、干部要带。一个40户人家的村庄(西庄子),有40多条光棍汉,使人深思:为什么我们领导时间最长的地方,解放最早的地方,却是全中国最落后的地方?关键是干部没有“带”好。我在《长治日报》批过一段话:各级干部都要带,带不动也要带,哪怕拉车的绳子勒到肉里,也要拼命地往前带。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畏,群众最可怜。只有干部甘当吃苦的人,才能改变老区受苦的人。
11、基层调查9条铁律:以普通群众出现,以普通干部出现,不花基层一分接待费,不让下边一人陪,不欠房东一顿饭钱,不拿老乡一点土特产品,处理问题不留一点尾巴,不让群众有一点不满意,贯彻学习“三个代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内容。
12、民选干部。说千道万,企业啥事最急?不在企业改制,而在干部腐败,干部腐败让改革变了味。没钱不怕,没市场也不怕,最怕的是干部黑心,没了良心,失了民心。企业必须工人说了算,让工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让工人决定干部的命运。一句话——民选干部,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