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29日
头版
01

一份技能绚丽一个生命

——陕西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侧记

残疾人就业的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我省的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已使81%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然而由于近些年来失业率增高,加上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残疾人自身的原因,还有一大批残疾人无法就业,给其家人及自己带来许多痛苦,许多残疾人因此也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如何使残疾人走出生活的困境,树立自强的信心,让他们学会一份技能,从而为社会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从10月21日至23日在西安举行的陕西省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就是为了激励残疾人学一份技能,促使其就业更加稳定的重要举措。来自全省的141名残疾人“能工巧匠”在21个项目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共有47人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的21名选手将于明年代表陕西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面对那些获奖者和参赛选手,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寻常的故事。正如省残联一位负责人说:“能参加竞赛,对每一个选手来说都是了不起的举动,他们每一个人正是拥有一项技能,才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使他们的生活有了着落”。

一份技能绚丽一个生命。今年已40岁的西安选手武元元,他已是第二次参加此类竞赛了,他在女装裁剪中获得了好成绩,还曾代表我省参加了去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残疾人服装设计大赛,并获得最佳创意奖。他告诉记者,他家在周至县,从小肢体残疾,没有上学,后通过自学,学得一手裁缝的手艺。从此他的生活便发生了变化,由家人的负担变为帮手,后来开了一家小服装店,当起了小老板。现在儿子已15岁,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他说假如没有这份手艺,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来自西安的陈少毅,他不但来参赛,还带着自己的学生和自己同台献艺,他蜡染的作品已成为许多人收藏的珍品。他现在是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教师,教学生木雕和蜡染。他虽然是听力残疾,但他的生命是绚丽的。

竞赛结束了,但记者却忘不了坐在轮椅上参加绒绣竞赛的商洛市选手王海军;来自安康市平日靠街头刻章、绘画维生的郝焱,开家具店的刘运金;还有拄着拐杖从汉中来,在妈妈陪同下参赛的年仅13岁的小选手王园柱……他们个个是竞赛场上的行家里手,生活中自强不息、学技能的带头人。也正是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原本阴郁的生活天空已变得湛蓝起来。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