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挥毫泼墨亦休闲
记职工书画家 杨稳新
杨稳新实在是太平常了。从前谁也没有把这位水利厅的普通干部当作一位艺术家。然而平淡之中蕴含神奇,就是这位看似平常的人,一夜之间成了“名人”。他的书画作品在省内外乃至全国屡屡获奖。还入选陕西省向十六大献礼的书画集。杨稳新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职工书画家。荣誉扑面而来,杨稳新淡淡地说,他只是把习书绘画当作一种休闲而已,从没想过去追逐名利。
好一介休闲,泼墨挥笔近20年。出生于西安灞桥的杨稳新自小喜书毛笔字,古长安雄厚的文化底蕴给他天生的灵气。幼时同伴常拿他的“手书”当标准字体习练。后来他考上陕西省水利学校,喜练书法的爱好一直没有间断,真正迷上书法,源于他的第一次“工作经历”。1985年刚刚从学校毕业,单位派他和一群年轻人去蹲点扶贫。初到安康,杨稳新和同伴们着实兴奋了几天,可时间一长,陕南的秀美风光再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趣。工作,季节性很强;业余,想看电视只有一个频道,报纸一个月才来一次,无奈,多数人便以打扑克等方式打发时光。杨稳新此时却找到了一个最好的休闲方式——练字。他先练颜体、隶书,再练于体,吸纳百家之长。正是安康的工作经历让他的性情更加平和,为人处事不急不躁。杨稳新有一句“名言”,“打牌嫌累,一喝就醉,跳舞不会,练字还对”练字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练字,他可以陪坐在儿子的小课堂上;为了练字方便,他放弃了单位分给他的大居室房子,挤在两居室的阳台上挥笔泼墨。书法是他表达思想的工具,他常和书法对话,从书法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如果说杨稳新无师自通有些牵强,天生的聪颖加上大师的指点让杨稳新受益匪浅,只不过这种指点常人难以悟出。和石宪章、贾平凹等名人在一起,别人的一个提法或无意间的提示能使杨稳新来了灵感。游碑林,逛汉中石门,读名人传记也能让他找到书法的真谛。以至每到一地出差,必先去有书法碑帖的地方,这已成了杨稳新不变的习惯。
杨稳新说,习练书法有三个境界,一为有我(咋想咋写无章法);二为无我(自己抛一边,照名家字帖,依古人套路练)三为有我又无我,说无我又有我。一般习练者进入第一二阶段比较容易,进入第三阶段比较难。融会贯通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唯一路径。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