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05日
头版
01

发展军民兼容高科产业 构建陕西特色支柱经济

——记十五大以来的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

军工经济快速发展

军品科研取得重大进展。自1997年以来,由我省建设的一大批重大项目通过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为部队提供了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我省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飞豹”飞机以其良好的性能,赢得国际航空界高度赞誉。在国庆50周年阅兵装备中,我省承担了近一半的阅兵装备总系统和分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嘉奖。近年来,我省又承担了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到目前,各项目均按计划要求圆满完成,特别是一批重点项目完成了设计定型转入批量生产,一批重大项目攻克了关键技术,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1997年到2001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6.94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长57.68%,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3亿元,增长68.83%,销售产值累计完成456.84亿元,增长56.28%。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使得全系统主要军民品生产线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建成的项目有:西飞公司的西沃车国产化生产线,陕飞公司的微型汽车三期改造,西航公司的高速线材精轧机生产线和亚洲航空零部件制造技术中心等。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绩。5年来,全系统有180多种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6.74亿元。5年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3.41亿元,比上个5年增长14%。金属锶、钙等外贸产品也实现了连续稳定增长。招商引资和贸易成交额达到34.6亿元。

三线调迁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我省列入国家“九五”调迁计划的项目共10个,总投资5.96亿元,建筑面积19.76万平方米,搬迁人数11135人。5年中,三线企业退税总额达6亿元以上,企业用这笔资金再进行技术改造、民品开发,不但稳定了三线职工,也使三线企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军转民成绩显著

基本形成了军民结合的发展格局。我省军工经过2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开发了包括民用飞机、航天运载工具、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冷设备新纺机械、化工及民爆产品、能源设备、医疗设备、新型材料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的十大类、数千种民用产品,进行了数百项军转民技术改造,已基本形成具有陕西军工不同行业特色的军民结合的发展格局。进入“十五”以后,我省军工民品发展将迈上一新的台阶,努力实现“三个跃升”,即军工主民产品向产业化跃升、支柱民品向规模化跃升、高新技术成果向新兴产业跃升。

民品开发取得显著成绩。到2001年底,运七、运八民用飞机已研制了21个型号,生产交付了130余架。新近推出的新舟60飞机,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上了一个台阶,接近国际同类飞机选进水平。由航天系统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1996年10月以来已连续23次发射获得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各种发动机,确保了“神舟”飞船三次发射圆满成功。微车、轿车和豪华客车已具备一定规模;冰箱、空调压缩机等制冷设备已形成气候;新型医疗器械、新纺织机械初步实现了系列化。(下转二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