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11日
头版
01

努力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

城固构筑社会救助体系

本报讯 城固县委、县政府努力为困难群众撑起保护伞,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教育救助、住宅救助、就业救助等5大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初具规模。

为了帮助贫困人口解决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城固把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做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加紧实施。实行民政牵头、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统筹协调的策略,改革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建立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对贫困人口一律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进行差额补助,使低保对象由上年的2600多人覆盖到目前的5467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在自然灾害救助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实行财政救灾款“预备”制,县财政每年预算时单列救灾救济款30万元作为预备金,防患于未然。初步形成了应急救济、春夏救济、冬令救济、重建家园救济等一系列灾民生活生产救助制度。近3年,该县累计投入救灾资金1100多万元,救助灾民7.5万人次。

城固还加快建立教育救助体系。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先后制定了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爱心捐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县妇联开展“红凤工程”,先后促进先富起来的个体私营企业者捐款资助无钱上大、中、小学的城乡贫困女生81名;并为山区争取贫困救助资金27.4万元。

在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中,该县还将各职能部门分散、“游击”的救助措施捆绑起来,统筹协调、统一管理、综合救助。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一帮一”的对口救助活动,全县共结对救助504户贫困家庭。民政部门实施秦岭、巴山复员退伍军人“安居工程”,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去年共筹资21.3万元,解决了63名退伍功臣军人的住房问题。工商、税务等部门出台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减免有关税费的配套救助措施,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创业无忧。 (方鹏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