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2月26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正义的行头 教授与“劫匪”的故事 刘璇拍哭戏不用眼药水 笑的价格 延安联通人 圣地铸辉煌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教授与“劫匪”的故事

□文/和林

据报载,吉林炭素集团长春糖尿病医院的孙教授,在一座运行的封闭电梯里,遭遇了一名歹徒的持刀抢劫。当孙教授看到“劫匪”拿刀的手在发抖等紧张的表现时,遂断定歹徒很可能是第一次抢劫,而且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因而,孙教授断然采取了一种文明的、理智的、超然的方式去感化歹徒。他没有选择搏杀,没有选择报警。不仅如此,当得知劫匪的身世后,孙教授还将歹徒企图抢走的钱借给了歹徒急用。在以后的岁月里,孙教授又用点点滴滴的浓情温暖着歹徒屡遭重挫的失意心灵,最后,这位青年由一个“劫匪”变成了小有名气的豆腐王。

这种结局,谁不愿意看到呢!孙教授凭着自己的准确判断,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击退了一起犯罪,并且把歹徒迷失的灵魂重新拉回到光明的领地,为社会稳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该歹徒抢劫的对象不是孙教授,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也许是两者俱伤,也许是受害者流血,也许歹徒被捉而坐牢……那样,我们无论是惩治犯罪,还是改造罪犯,都必然付出较高的成本。

一个文明、法制社会的公民,对于犯罪只有愤怒、憎恨是不够的,只有本能的迸发和冲动是不够的,只关注犯罪的过程和结果,忽视犯罪的复杂起因也是不够的,因为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处理问题简单化,甚至感情用事。

我们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存在那些无可救药、暴虐不仁的罪犯,但有些时候,也有些人是在特殊情境、某种刺激下误入歧途的,如遭受不公、受到诱惑、陷入困境、一时冲动等等。此刻,他们的人性并未完全丧失、良心并未完全泯灭。如果我们将视线前移、深移,捕捉反常迹象,把握闪光亮点,将工作做细、做透,就完全可能将有犯罪意念的人从歧途上拉回来。如前所述那名“劫匪”,他是在打工过程中,遭人欺骗、工资无着、家人病重、绝望无奈的情况下萌发抢劫念头的。幸亏孙教授作为医生,善于洞察“病因”,对症下药,用真情与智慧救治了一个灵魂一度裂变的“病人”。

为制服犯罪流血牺牲的是英雄,为制服犯罪没有流血牺牲的也未必不为豪杰。教授与“劫匪”的故事告诉我们的,绝不是让我们面对犯罪做一介懦夫,丢弃原则,丧失正气,妥协退让,而是让人们学会通过自己的沉着、冷静和智慧,努力做到既拯救自己又挽救别人;善于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并消除可能激发犯罪的隐患和“引子”,为减少和消除犯罪尽到一个公民应有的职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