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各地都签“种树护树合同”如何
春暖花开,又到了集中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但年年栽树,却不见树木成林,不但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浪费了无法弥补的时间。有人戏称这种现象是:植“数”造“零”。此喻虽有失偏颇,但反映的却是实情。
所栽树(数),之所以与成活树(数)相差甚远,除了有些地方单位弄虚作假虚报数字以充“政绩”外,个中一个很大或者说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只管栽不管护,不管最终是活还是死。对此,媒体年年呼吁,百姓颇有意见,领导也常常犯愁。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去年采取与苗圃签订“种树护树合同”,以确保植树成活率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们运用“经济规律”这一法宝,与乡内的3个苗圃签订了在新修的5条道路旁植树的合同,言明所需的6万株树苗及栽植、管护全由苗圃负责。来年3月派人检查后,活一株按原定价格给一株的钱,死了的不但分文不给,且必须补种。这样,植树成活率自然就有了保证。
新栽树木成活率低,是多年来存在于各地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困扰各级领导的一大难题。只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一“管”就灵。如果各地都象西安市未央宫乡那样,也签个“植树护树合同”的话,效果一定会好得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办事情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经商办企业发展经济如此,植树造林亦应如此。 魏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