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瑞西村明清民宅亟待保护开发
编辑部:
一个地域民宅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当地人根据地理特点、自然条件,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改进和发展的实践成果,进而形成了区域民宅建筑文化。
黄河支流——渭河下游的关中东部,民宅的完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进化发展历程。
关中东部民宅建筑风格及布局形式可分为三部分:后,上房高大,两檐双坡流水;中,厦房,对檐单坡流水,多与上房紧密结合在一起,四角都有勾角梁连结,雨水集中于天井排出,二门上还有一个十分讲究的二门楼牌;前,有庭房,西檐双坡流水(相当今日的客厅)。
现存这种明清时,相对集中的四合院式民宅建筑,在关中东部民间,除韩城党家村之外,在华县赤水镇辛村行政村的瑞西村,还是另一处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现存完好的民宅有10院,它是关中东部古代民宅建筑风格的一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开发、利用价值。可是还一直沉睡着,一直未能引起政府和各级的注意。
笔者多次采访得知:这里的古民宅,系早年由晋陵(今江苏常州)迁移而来的胡氏民宅。均系文化、经商、务农世家,其住宅做工、工艺水平,布局格式,均集中代表了几千年来关中东部民宅建设所凝固下来的布局格式。
为此,特别建议:①以政府名义依法对这里现存文物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进行开发、利用。建立“关中东部民居文化纪念馆”,纳入县级文物保护范畴,力争成为关中东部又一处旅游景点②邀请文物界、建筑界专家进行考察挖掘,进一步系统地进行科学考察,得到科学的结论。③妥善安置胡氏后人的生活,使文物不再因继续使用而损耗。
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李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