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24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长征组歌》诞生记 党风建设的新思维 广告 我真佩服这位赵老师 再乘长风向蓝天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我真佩服这位赵老师

□文/颜玉华

1月1日《中国教师报》上刊登了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赵老师的良好师德。

我首先佩服这位赵老师的雅量。俗话说,人人有面,树树有皮。老师属知识分子序列,一般更爱面子。当她刚跨进教室就发现学生大不敬地在黑板上为她画了“遗像”。面对这种污辱加咒骂的恶作剧,如果遇上了没有雅量的老师,一定会大发雷霆,轻则揪耳朵、罚站,勒令那个犯上作乱的王小虎擦掉“遗像”,向老师赔礼道歉,外加书面检查;重则要赶出教室,除其学籍。可是,这位赵老师不是怒发冲冠地训斥,而是“平静”地肯定画得“很像”她,当王小虎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后,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还表扬了王小虎。从事情的发生到结束,赵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境界、雅量和大度。

我还佩服这位赵老师的高超的启发式教育方法。当老师的谁都知道“启发式”教育是最好的、最科学的教育方法。可是,当面对你的学生污辱、咒骂时,你能借题发挥地进行启发式教育吗?你能想到教书育人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责任吗?看来,要使启发式教育等科学的教育方法得到普遍推广并取得实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有了这个素质和境界,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就不会出现不成人、不成才的学生。

我还佩服这位赵老师深谙教育心理学的真谛。法国的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曾说过:“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做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凡能从卢梭这段话中悟出真谛的老师,就能从容面对学生“出格”的事、“犯忌”的话。看来那位赵老师对卢梭的至理名言的真谛有着深刻的理解。

我还佩服这位赵老师的政治文明意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文明的概念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人格权的核心就是人的尊严和自由。“宽容”就是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声音存在。学生也有人格,也有尊严,也需要尊重。老师体罚学生,用刻薄的语言污辱、讽刺、挖苦学生,家长打骂学生等现象都属违法行为,与政治文明是背道而驰的。赵老师的法制观念、政治文明意识体现在她的教学实践中。当然,老师的人格和尊严同样需要尊重,同样受法律保护,在黑板上画老师“遗像”的做法是不对的。套用“弱势群体”一词,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当中,相对而言,学生应是“弱势群体”。只要学生没有过份的“出格”行为,作为老师还是要像那位赵老师那样用宽宏大量,循循善诱地启发式方式进行教育。因为尊重我们的学生,就是尊重我们的教育,就是尊重我们的未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