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16日
综合新闻
02

专家谈

健康应对非典型肺炎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用“不恐病、不轻病”六个字,提醒公众要健康应对沸沸扬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

唐登华说,面对非典型肺炎,有些人紧张过度,如临大敌,有些人却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有些人则积极主动做好个人预防措施,这些都关乎心理健康领域,心理卫生专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推动社会开展预防工作。

“出现恐慌、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唐登华表示,人们面对危机,尤其是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事件,表现出担心乃至恐慌,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政府和社会管理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客观、及时、全面地把有关情况告诉群众。

唐登华着重提到一个医学术语——“疑病”。这种神经性疾病的表征是,对身体过分担心,虽然通过医学检查为阴性(良性),但仍然不能打消疑虑。唐登华说,正常人也往往有这种倾向。这次有些群众偶尔打个喷嚏,偶尔受凉发烧,就忧心忡忡,害怕自己感染上非典型肺炎;还有的群众近期不敢到公共场所,不敢去医院,拼命吃板蓝根、喝维生素C……这些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举动是没有必要的。

作为一位心理学专家,唐登华给“非典”时期的人们开出一个“心理药方”:重视个体调整。首先要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要明白有些情绪反应不是自己能够随心所欲控制的;要尽量多地去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给予自己的情感支持;要通过登陆卫生部官方网站或其它途径,切实了解相关知识、信息,尽量减少不确定的“可能”;冷静面对疫情、面对变化,增长知识,保护自己;尽量多地给自己创造快乐源泉,舒缓压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