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进取之路在他脚下延伸……
——记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建二公司高新分公司经理廖文访
第一次见到廖文访是在西安高新项目部的工棚中。
语言不多、文文气气,西服领带,恰到好处地架在高鼻梁上的眼镜,再加上那思路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谈吐,在我心里勾画出一副“文化人”的剪影。谁能想到他是一位搞建筑的项目经理。
进餐了,廖文访举着酒杯来到记者身边,“我是职工,职工离不开工会,也离不开工人报的支持,借此机会我敬大家一杯。”说完,脖子一仰,酒杯见底。分明是一位豪爽、实在但又“乘机而入”的“公关先生”。难怪渭南一业主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他当项目负责人太文,不放心。几次谈判下来,不但说他特行,还要在合同后注明,非他当项目经理,中途换人,他们就视同“违约”。当然这个附加备注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可见他善交朋友的能力。
这就是廖文访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怪不得他会连获陕西“十大杰出青年”,宝鸡市劳动模范等桂冠,并跻身于全国优秀项目经理之列了。
面对采访团的媒体记者,他淡淡一笑,“我是一个普通工人,又是个建筑工人的后代,要写,就写写我的省建二公司,写写从逆境中一步步走过来的项目部的职工。”
他说的是实话。10年前,廖文访30岁时就担起了项目部的重任,接下了拥有100多人正处半饥饿状态的烂摊子。然而,廖文访就是不信这邪,硬是带着这批职工从宝鸡打入西安,从西安拓展到渭南,一步一个脚印,靠过硬的施工质量,坦诚的交友接下一个又一个的活,用艰辛的双手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充满生机的空间;企业从吃不饱到累计完成16万平方米的建筑,仅2002年就完成产值3546万元,利税208万元,超额总公司下达计划的126.7%和115.5%,纯利润上交29万元,全分公司实现安全无事故。尤其是承建的项目有4个获得省、市优良工程;4个获得国家、省、市级文明工地;3个项目获得省“长安杯”、西安市“雁塔杯”及西安市优质样板工程。省二建西安高新项目部还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那么,就谈谈你们项目部取得成就的诀窍吧!”
“一个人的能耐是有限的,关键是要把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打开一个“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廖文访摘下眼镜,揉了揉那很有个性的双眼皮。“如今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信息化的管理已成为拓展市场,锻造品牌的制胜法宝,去年在承担的地下2层,地上36层的西安网络管理中心工地工程中,新技术应用达到十项之多,在推广新技术中,不但担升了职工素质,增强了工程质量,该工程还被评为省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公司也同时提高了知名度。”
对职工,寥文访说“要换位思考”。因此,他再忙,也要定时找职工谈心,沟通感情。“民工”这个建筑工地上的特殊称谓在廖文访的工程上消失了,对这些劳务人员他们统称“员工”一字之改,拉近了距离,实际上也确如此,在工地,记者看到,他们吃饭同灶,而且劳保用品发放,看病、借阅图书都和职工一个样。
过硬的施工质量,精明能干的项目带头人,凝聚力极强的职工队伍,使省二建西安高新分公司成为一块闪亮金字招牌。在近几来招标工程中,中标率位居同行业之首,高达15%。以廖文访的管理水平,为人,跳槽单挑,几年下来,家产千万,然而,他从未这样想过,在他心里仍是每日在勾画着国企施工队伍的更新、更美的图画。
进取之路,仍在他坚定的步履下延伸……
本报记者 龙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