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开拓创新志 实事求是心
——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总经理谢贵良
“五一”之际,国务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向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总经理谢贵良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消息传到神朔铁路公司的所在地时,这里的职工和群众都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一位职工激动地说:“谢总能获此殊荣,不仅是党和国家对他个人所作贡献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我们神朔铁路公司几千名员工的光荣,是神华集团的光荣。”
这位职工朴素无华的一番话道出了神朔铁路全体员工的心声。的确,神朔铁路公司从起步到目前取得辉煌的成绩的全过程无不渗透着这位创业者和改革者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大概是由于工作繁忙的缘故吧?谢贵良总经理谢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这次是经过多方努力,我们总算在省表彰会的现场见到了这位为西部大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一见面,他就谦虚的说:“荣誉和奖章是党和人民给的;贡献是神朔铁路的广大职工做出的,自己代表大家接受这份殊荣,看成是对自己最大的鞭策。”
他手捧着金光闪闪的奖章,不无感慨的说:“今后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我毕生的精力团结带领全公司干部职工,把神朔铁路建设的更好,多挖煤,多运煤,多创效益,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
是的,谢贵良从1996年到神朔铁路后,就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到了他所热爱的铁路运输的建设事业中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公司领导谢贵良总经理概括的更为贴切。即耳聋、眼瞎、腿发软。耳聋即无通讯;眼瞎即无照明;腿发软即线路设备极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神朔铁路的第一代创业者们没有退缩、没有怯懦,他们凭借着敢为人先的胆识、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拼搏的勇气,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巡视线路数十次,解决故障近百个,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全线顺利贯通完成,于当年运煤75万吨。使一个工程尚未完结、设备极不稳定,仅有数十人的铁路筹备单位发展成为集车、机、工、电、辆门类齐全、技术成熟、运营稳定,并拥有4500名员工的大型铁路运输企业,一跃成为了我国“西煤东送”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主战场上的一个明星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神朔铁路仅用了四年时间,实现了由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电力机车的三个历史性跨越。四年时间走过了铁路发展一个多世纪才走完的路。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1996年神朔铁路开通之际,当年运力只有75万吨,而到了2002年却已猛增至4850万吨,七年运量翻七番;运输收入也由1996年的3000万元增至2002年的15.6亿元。7年来,企业运营总收入达42.96亿元,比预计增加了6倍;上缴18亿元,缴纳税金1.08亿元,比预计增加了8倍。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发展和跨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和赞叹的突破和奇迹。然而,这就是谢贵良和他的同伴们用自己的开拓创新之志和实事求是之心创造和铸就的瑰丽篇章和辉煌业绩,共和国前进的丰碑上会镌刻上这一切…… (杨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