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19日

陕西工人报生活广场 我怕理发 如何提高免疫力 夏食生姜好处多 美丽从睡眠开始 谱写工会工作新篇章 真的“已消毒”了吗? 这里是我们温馨的家

当前版:第A4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4

这里是我们温馨的家

——宁陕中学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纪实

“这里是我们温馨的家”这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却是发自宁陕县宁陕中学2500余名师生的共同心声。而正是为了这句平凡而又朴实的话,该校党政工团率领全体教职工,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建设,突出管理,创新工作”的理念指导下,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稳扎稳打,矢志不渝,在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的高起点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的更高目标不懈的追求着。也正是这句凝结着全校师生心血和汗水的话,给了该校创建工作的最好回报,同时也是该校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最好见证。

温馨之家 亮点闪烁

比共和国仅仅小七岁的宁陕县宁陕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以其深厚的师资力量,于1992年便已跻身于安康市重点中学行列,她犹如一朵璀璨绚丽的奇葩,把山清水秀的宁陕山城点缀得更加美丽。然而,这朵奇葩最闪耀的亮点,还是在这个被师生称为“温馨的家”的凝聚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所共同谱写的辉煌篇章:在建家上,校工会职工之家分别于1992年1998年建成市级和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在教学上,连续7年刷新该县高考历史最好水平,大专以上升学率达90%以上,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在素质教育上,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1年开设研究性课程,并承担多项省级课题。生物体育特色更加突出,2000年5月份成功承办陕西省中学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现场交流会,2001年安康十二届运动会该校体育代表队力克群雄,取得了田径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学校再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职业教学发展势头良好,职教单科升学率达88%,成功开设小教大专班,2001年该校被市教院定为计算机培训基地。德育网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2001年被省妇联授予学校为“家长学校示范校”。2003年春,该校还获得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殊荣,纷至沓来的各种荣誉,使学校声名远播。

矢志不渝 执着追求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伟大作家冰心的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诠释了宁陕中学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模范职工之家”荣誉并向着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执着追求的艰辛。

早在5年前的1998年,当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的殊荣授予给宁陕中学之后,该校立即启动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的程序。为积极引导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稳步健康发展,该校及时制订出台了《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规划》,在《规划》中,他们明确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做到了指导活动有思路,创建活动有目标,实施活动有步骤,开展活动有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一班人,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工作,注重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大力调动教职工在活动全过程中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开展校务公开、劳动竞赛和文体娱乐等活动,使“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以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开展。

以德教育人、以德感动人、以德凝聚人,是该校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群众组织,工会同教职工有着一种天然联系,工会就是广大教职工的一个“家”。深谙此理的宁中人始终坚持在教职工和学生中不遗余力地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在教职工中开展了“讲政治,讲学习”活动。他们充分利用教工例会等各种有利时机,组织安排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以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教育法规为重点,采取专题辅导,重点宣讲、随机检查等形式,使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工会小组还不定期举办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和主办“学习园地”。仅近两年中共撰写心得体会等700余篇,专栏50余期。同时,通过大力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三制”改革和“全员管理、全员育人”策略,在教职工中逐步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意识。形成了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科学配套,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在学生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创建了“宁陕中学动、植物标本馆”,陈列在馆的5000余件师生自制标本,接待了美、德、日等外国友人及国内的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及领导参观考察,被市科协授予“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成为全县“三大教育基地”之一。学校先后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项目科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家长示范学校”、“研究性学习实验校先进集体”、全国200所“绿色学校”之一。仅3年来,集体获国家、省、市、县奖励50余项,个人获奖1000余人次。这便是该校实施以德建家的最好诠释。

架桥梁、牵纽带;听民声、纳民意,是该校开展创建活动的又一亮点。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听民声,纳民意的处所——工会组织,始终如一地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天职。学校深刻体会到,工会不仅要为教工“代言”,而且要成为领导的“智囊”,于是,校工会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开心锁,架连心桥”,铺设领导与群众间的“阳光通道”,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民声、民意,积极予以采纳。近几年来,学校教代会先后审议通过了《宁陕中学面向21世纪行动纲要》《关于创新工作的决定》《论功行赏奖励办法》《人事制度改革材料汇编》《职称考评、晋升办法》《教学常规考评实施细则》坚持凡是学校重大决策、出台新的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办法和其它重要事项,均需在广大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或建议,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同时,大力营造浓厚的民主气氛,消除教职工的心理压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还不失时机地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每年、每学期都有不少有价值和分量的意见、建议被采纳。两年以来共征集教职工意见400余条,仅2000年就有30余人次获“合理化建议奖”,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工作向前发展。

充分行使和履行工会权利和义务,维护“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是该校开展创建活动的一大举措。学校坚持每年、每学期工会都要对学校经费进行审查,都要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评议。2001年,校工会还专门制订了《宁陕中学工会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管理、民工监督,成了该校行使工会权利和义务的“固定节目”。在此过程中,他们深深体会到“校务公开”是推行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与管理的最有效载体。为此,他们大力推行了“校务公开”,同时制定了《宁陕中学校务公开制度》及实施办法,定期公布收支情况和预(决算)执行情况,公布经费审查结果,根据学校工作时间特点公布招生录取、教师调动、中层领导提拔,教职工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先选优等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使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还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校务公开”的强力推行,有效地防止了教育腐败,加大了源头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学校也因此获得市“校务公开先进校”。

积极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全面展示教职工风采,使该校教职工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来,校工会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先后在各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会员参加县上的大型庆祝活动,两年中先后荣获县“烟草杯”“电力杯”篮球赛冠军,2001年“迎国庆”广播操比赛——等奖等荣誉,参加县保险杯越野赛,该校职工勇夺三个第一,进入前九名的队员60%是该校教职工。尤其是在建校45周年庆典活动中,广大会员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了他们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自身的风采。

为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文体活动上,他们展示了较高的技艺,在教学上,他们力求争取交上“让政府放心,叫群众满意”的答卷。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质量意识增强了,工作才能焕发出热情,做到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工会在广大会员中以“建功立业——岗位劳动竞赛”为载体,形成了有张有弛,紧张活泼的校园生活氛围。

关心、解决教职工困难,是工会的优良传统,也是工会积极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的体现。基于此,他们不惜工本直接或间接的进行感情投资。一是设立“互助储金会”。互助储金会有固定周转金6600余元,在不断的周转中,年周转资金累计达10万余元,充分利用有限资金解决教职工困难。二是设立“扶贫帮困基金”。2001年通过多方努力,校工会设立了“扶贫帮困基金会”,集中教职工捐款、学校经费拨款和其他单位捐款,救助贫困教职工、学生,有效地解决了教职工患大病、特困职工、贫困学生急需用钱的困难。扶贫帮困基金会已先后向患大病教师、学生捐款达5500余元。三是安置下岗职工家属,解决“一头沉”教职工生活困难。1998年以来,学校教职工家属下岗增多,校工会充分利用学校市场在校内启动洗衣、缝纫、小吃、小卖部等项目,增设报亭。校行政、工会投入启动资金5000余元,解决6位下岗教职工家属的再就业问题,有效地稳定了教职工队伍。四是每逢教职工婚丧嫁娶,校工会都要本着力行勤俭节约,禁止铺张浪费的原则,带去组织的温暖。并长期坚持逢年过节看望退休、因病住院教职工,把组织的关怀送到家中。五是长期开展教职工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跟踪检查。要求教职工每人都要有一种健身方法,每人每天有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用于健身。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2002年本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校工会及时了解教职工家庭及亲属受灾情况,及时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为他们解忧帮困,及时将慰问金送到他们手中,并通过多种渠道向教职工的亲属转达慰问,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受灾教职工安心工作,确保了教学秩序。学校工会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工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使教职工充分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深谙此理宁陕县中学一班人,面对职工之家创建活动已取得的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他们没有就此止步,更没有陶醉,而是以此做为新的起点,按照代表宁陕县中学2500余名师生共同意志的《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规划》所指明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发扬宁中人特有的“忠于事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知难而进、争创一流、永不止步”的创业精神,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校风校训以及“严谨善诱、敬业奉献,认真刻苦、深思博采”的教风学风,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达目标不罢休地向着创建“国家级模范职工小家”的更高目标奋力拼搏……

——遵循“创建小家,育人先行”的建家理念,进一步加大育人力度。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教职工法制、道德素质。为此,该校一如既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突出法制教育,强化师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武装教职工,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力发扬创业精神,充分调动教职工为创建活动增光添彩。

——不断量化和细化创建活动措施,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动力”,增强教职工投身创建活动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软、硬件上下功夫,加大创建力度。坚持从软件上深化,从硬件上投入,软硬件一起上。同时,加强民主监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以大张旗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该校继续深化开展了“劳动竞赛——岗位建功立业”和“我为学校添光彩”等活动,积极营造全员参与、支持、投身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成功总是垂青那些执着追求它的人!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对成功的追求是那样如痴如醉、锲而不舍。

本报记者:张春生 陈安妮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