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非典时期见真情
——来自西安火车站的几个小故事
4月中旬,陕西出现了首例“非典”患者,紧张的空气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中。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的西安火车站被无情地推到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最前线。在这非常时期,西安火车站的广大职工,以自己的爱心、奉献和无畏,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两个好小伙
为防止“非典”疫情通过铁路向社会传播,4月18日,西安火车站设立了专门接收发烧病人的检诊观察室。面对危险,广大党员职工纷纷请缨,主动要求到这个最危险的岗位工作。李岩和任庆宏以年轻的优势被选中。接到任务后,他俩稍做准备后就来检诊观察室。危险自不待言,但辛苦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由于人员紧张,在检诊观察室工作一干就是24小时,而且在此期间会不断接到通知接收发烧旅客。自从来到检诊观察室后,劳累就一直伴随着两个年轻人。但对于他们来说都算不上什么,让他们最难受的就是对亲人的牵挂。任庆宏的孩子只有4岁,出于对家人身体健康的考虑,到检诊室后他就再没有回过家,下班后就在车站专门准备的一间休息室里休息。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李岩和任庆宏就这样默默地工作着。当车站准备把他俩替换下来时,他们却对领导说:“把我们换下来,新来的同志又要重新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还是让我们继续留下来……”
为了74个农民兄弟
火车站行包车间的装卸工中有74个人是咸阳正阳镇的农民,平常下班后就回家。“非典”疫情出现后,正阳镇打来电话要求他们在“非典”期间不要回去。不能回家,吃住怎么办?一下子要解决74个人的食宿谈何容易,仅住宿所需的房间就让行包车间十分为难。这个消息在车站传开后,引起了车站领导和兄弟车间的重视,给水车间和设备车间主动让出了自己的职工活动室;总务室用一天时间紧急组织床板、被褥等物品,加装了74张床铺;车站食堂负责每天为这些农民兄弟供应三餐……吃住问题解决了,行包车间又安排了专门人员对这些民工的住宿环境进行定时消毒,每天早晚两次给民工测量体温。这些工作不仅稳定了这74名民工的情绪,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工作热情,5月以来,车站的行包装卸量每天都达到万件以上。
“污染”区里的作业
“非典”时期,洗手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事。乘坐火车的旅客更需要有足够的洁净水洗手,这就要求车站上水人员要保证火车列辆满水,以满足乘车旅客的需要。列车背面的上水作业看似简单,但在“非典”这个特殊的时刻,上水工的每一次作业可以说都带有一定的危险,因为列车的上水口就在列车车门旁边的盖板下,而列车厕所的排污口也就在车厢底部靠近车门的地方,高速行进的列车使得列车上排下的污物飞浅到车门下部的周围,而这里恰恰是上水工作业所必须停留的地方,车站上水车间的同志们称自己是“污染区”里作业,对于一般的列车,上水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可对于出现疑似病人需要在车站停留处理的列车,上水工作就不大一样,由于这些列车需要在车站长时间停留,而旅客需水量又十分大,因此需要上水工要一次又一次的给列车补水。为了保证列车用水,车站的上水工要一直站在股道里,直到列车开出,而这一站往往就是两个小时。列车开出后,上水工还要配合车站站容办和防疫部门对列车停留过的股道进行全面消毒,以保证车站站场的洁净。“非典”时期,车站给水车间共为列车上水3846列,做到了列列辆辆满水,确保了旅客乘车期间的用水。
(毛静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