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水价:涨还是不涨
前不久,西安市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业内、业外人士和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为这种水价调整听证会叫好。因为通过这种探讨,让大家明白了水价与节水的关系,水价和社会稳定的关系。
西安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为310立方米,不足全国和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6和1/3,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为了解决西安水荒,国家花掉38.23亿元修建了黑河引水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再过十多年,西安又要吃何处的水?因此,要向广大市民指出,节约水资源,树立节水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水资源如此紧张,人们的节水意识又如何呢?时下,在全省各地都在喊渴的一片呼声中,笔者发现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企事业单位,长流水的龙头屡见不鲜,在家庭洗个菜淘个米动辄就是几盆水……为什么我们既缺水还不爱惜水?为什么我们喊了多年要节约用水却至今收效不大?固然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能让全民最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性水价,水价之低,对节水十分不利。就西安而言,虽经多次调整水价,目前生活用水1立方米1.50元,就是说用1000公斤水还抵不过一根牛奶雪糕钱。由于水价低,人们对水的珍惜只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上;由于水价低,造成城市供水和治污投入不足,既限制了供水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污水的循环利用;由于水价低,一些企业不愿在节水改造上投资。因此,制定合理的水价,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机制和管理机制,以价格杠杆来促进社会节水已势在必行。
笔者所说的调整水价,并不是让经营自来水的企业,做独门生意,想调就调,想涨就涨,而是要按照国家规定,从最低居民户承受能力考虑,依城市经济增长水平,人均水费支出不得超过可支配收入的2.5%去执行,这要才能保证社会稳定。西安市这次拟从2003年到2007年分五年对城市自来水销售价格进行逐步调整,一年调高一小步,到2007年用户最终平均负担水价为每吨3.89元,居民生活用水调至每吨2.6元,水费支出占收入的1.2%,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水价的调高则可以促使人们和企业进一步节约用水,也有利于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淘汰那些用水量大效益差的产业,逼那些不愿进行节水改造的企业自觉想方设法去节水。 (李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