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04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憩心亭 小镇茶铺 寻觅一只手 恐怖之死 “城”内有花 全国首部抗“非典”长篇小说面世 李威《涓涓细流归大海》出版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憩心亭
04

小镇茶铺

□文/郭松林

秦巴多水,水聚成河。于是,沿河而建的吊脚楼便成了小镇一景。

三开间青瓦房,一半倚在街沿,一半置身河上。几根裹着青苔的杉木柱子稳稳地顶着伸向河沿的房舍。远远望去,就象卧在水面上的怪兽。山区多木材,吊脚楼便以木为结构,木门窗、木板壁、木地板、木顶棚。四季洞开的窗棂,把河风和阳光迎进屋内。被烟熏火燎得乌黑油亮的土漆方桌,几把竹靠椅,几个长条凳,简陋土气却实用。每天,天边出现一丝亮色,吊脚楼临街的门扇便“咿呀呀”地打开。睡眼惺松的女主人搂来柴火,添水烧锅。这时,铺着卵石的街路上便响起脚步声。早醒的茶客已“踢沓”进门。小镇的老人素来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错前错后不约而至,相互打着招呼,纷纷入座候茶。茶铺女主人端来粗瓷茶碗,笑眯眯的面容洋溢着温馨,道声“早呐!”便提壶续水,一串熟悉而诱人的清音滑入碗底。热气氤氲中,腾起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于是,一碗澄明的清水遂被新芽嫩叶染得春光盈眼,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晨困乏意烟消云散。老人们谈谈天文地理,也说说世态人情,勤快的茶铺女主人眼明手快,总是在不经意间适时而至,为老人们斟茶续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温馨,真个是“徵品襟灵爽,细饮颊留香”。未等朝霞升起,心中早已是一片春阳。

倚窗见桥。一式粗线条的青石板,桥面被岁月的步履打磨得光滑发亮。桥旁是一溜层层而下的石板台阶,专供人们洗菜濯衣。河水清澈得可见蓝天,可见白云,可见丝丝水草,可见尾尾游鱼。窗边有树,树大合围,曲干虬枝,绿盖擎天,就像给茶铺撑起一顶遮阳伞。间或有几声鸟鸣,妙如笙簧,从绿荫里蹦进窗口,萦绕耳畔,心底便会漾出“又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逸致。河对岸,青峰耸立,杂树繁花,柳絮紫烟,把小镇衬托得如桃源仙界。

茶铺临河,河中泛舟。河里飘流的是阔不过寻长约丈余的小木船,通体黢黑,一头高翘,轻盈地在水面上滑行。几只鱼老鸹被船主人用竹杆撩下水,不一会儿,便衔起河鱼跃上船帮。窗口望去,一幅浓墨淡抹的山野风情画映入眼帘。

小镇茶铺既是遣兴又能歇脚的地方。早饭吃罢,小镇旁的老农会肩担着清早刚采摘的,还带有露水的时鲜蔬菜上街,往茶铺门前一撂,自个人就踱进茶铺,在临街的茶桌旁坐定。他边品茶边闲谈,有人要买菜,他便打住话头,起身出门说价。一担菜卖完,茶也喝得通体舒泰,耳朵里已灌满了小镇新闻。于是,老农心满意足地起身,喊主人收茶钱,便挑起空担离去,那怡然自乐的神态,在终日为名利奔波的都市人身上,是断难见到的。

小镇茶铺,摆的旧桌凳,放的粗瓷碗,喝的大叶茶,虽不像都市里的茶楼,富丽堂皇,流光溢彩,靓女作陪,音乐作伴,但大自然的淳情野趣,又是都市人体味不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