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另类“叫冤”的背后
在常人看来,叫冤多为平民百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的自发之举。其实,在某些时候,某些人也会大声为自己叫冤,不过这些人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些被查处的贪官。
既为贪官,被查处乃属必然,在确凿证据面前,又为何叫冤喊屈呢?让我们还是从最近出现的一位叫冤者身上去找寻答案。这位叫冤者名叫潘广田,是全国被查处的最高级别的党外干部,就是这位因受贿罪被查处的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面对执法人员不仅很有抵触,而且连连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抓我?我想不通。”想不通,就是认为自己不该抓,就是觉得自己冤。那么到底“冤”在何处?用潘广田的话说:“比我受贿数额大的人多的是”。其潜台词无非是,他虽然受贿157万元,但比起那些敛财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来,自己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要抓也得先抓他们。——原来如此!
看来,潘广田的叫冤,不是真冤,而且假冤。假就假在他的确有违法违纪之实,虽然“实至而名归”,但他还要攀比一番,还要对内心的不平衡表达一番。这种叫冤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抱有此类心态的贪官并不是个别,不过“叫冤”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譬如与潘广田同创下受贿百万元“佳绩”的原广东揭阳市委常委兼普宁市委书记丁伟斌,在狱中的自供状中也流露出些许“冤情”:“十多年来,我也曾努力拒贿,而且多次当场拒收,但社会风气让你做不到,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推我搡,最后扔下就跑,你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到头来,送上门的红包能顶回去的还占不到百分之二!”听过这位丁书记的“叫冤”,的确让人豁然开朗:他丁某人之所以落到这步田地,全怪社会风气不好,他不要,就是有些人硬塞,“自己没办法”。但这位丁书记忘了一个基本常识:他就是没办法管住别人,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管不住自己咋行呢?他这门子“冤”,只能让人表示遗憾。
贪官叫冤,说白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潘广田的叫冤,包藏的是其“不平衡、认倒霉”的灰暗心理;丁伟斌的叫冤显露的是其“自己只是社会风气受害者”的诿罪心理。当然,还有许多情形不同、“冤情”各异的贪官叫冤者,分析起来也难避狡辩之嫌。但贪官叫冤的背后,也确实有些让人深思的东西。如抱有与潘广田类似心态的,自然有其“可笑可悲”的一面,但另一面也不能排除某些尚未被查处官员的行为举止的确不能服众。这就要求我们的有关部门须进一步加大反腐查处力度,让不法的官员无一例外地受到惩处。至于有丁伟斌之类的叫冤者,自是有其意志不坚、心志不牢的内因,但客观讲,不少为官者成了贪污犯说明了我们在加强教育和监督、治理“污染源”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