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成功分离“头身”的手术师
地点:航天7103厂5车间。
当刘治宏、李钢握着砂轮机蹲在某新型号推力室旁时,深深感到想要为其成功地进行头身“分离”术谈何容易!
要想对这个高两米多,重几百公斤的庞然大物进行“分离”,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线切割。此法易操作,但会切伤产品内部,使得分离后的身部可利用价值大大下降。另一方案就是由5车间钳工实施分离,这种方法损害性小,就是它了!车间副主任赵俊龙立即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且确定由刘新洲现场负责确定施工方案,由钳工一班的精兵强将刘治宏、李钢来“操刀”。
翌日,“分离”术紧锣密鼓地展开。由于没有专用旋转车,只能放倒在车间规定的打磨区域内狭小的场地上,工作环境受限。想要在厚厚的头部连接搭板上开两条分离槽,其工作量之大之难不难想象!另外,搭板下的锁底连接焊缝与搭板相对空间不足几毫米,若稍不注意打伤内部,将会前功尽弃。所以“操刀”者必须胆大心细,边干边寻找下一步的落“刀”点。
刘治宏、李钢两位真不愧是训练有素的“手术师”,只见他们摊开钻枪、砂轮机、据弓、扁铲等钳工的十八般武器,蹲在仅可容下身子的工作场地里,不断地调整身体姿势,先用风动砂轮一点一点地抠,然后一点一点地翻转推力室,靠近底层时,不得不借用扁铲一点一点地剔了下来。光是这道工序就占用了一天时间!
“分离”第二条焊缝时,遇见了定位不准的难题,这时他们又换上了手电钻,预打出一圈的观察孔,找到内部宽度仅有几毫米的可分离空间,然后再精确定位改用电动砂轮机继续操作……。时下,正值西安的高温,人稍微一动就是一身汗,而“手术师”们则满身满脸铁末褐尘,脸上滚下来的是一串串黑汗珠,可是他们还是人不歇手不停继续工作着,就连星期六,他们几人也是在“手术”现场度过的。
四天后,凭着“手术师”们那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和大胆灵活的工作作风,“手术”成功了,推力室的头身终于圆满分离!望着分离出来准备进行机加工的推力室头部,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它不但解决了头部紧缺的当务之急,而且其身部还可以继续进行各种试验,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工艺经验! ■武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