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29日
综合新闻
02

为了咸阳的蓝天白云

三年前,咸阳市区采暖主要依靠各单位的290多台燃煤锅炉,取暖面积一直只有10多万平方米,一到冬季,浓烟滚滚,粉尘弥漫,真乃是“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景象。为改变现状,省市曾规划建个热电厂,以改变咸阳市民传统的采暖方式,还咸阳一个干净的天空。

就在此时,彩虹动力厂由于有富裕的热源,萌发了向附近单位供热的念头。得知这一消息,现任咸阳西区供热公司经理、时任市供热办副主任的李小平茅塞顿开,双方能否合资将城市供热这一雪球滚大。于是,彩虹厂和咸阳市公用事业局以入股形式共同组建的全省首家西区集中供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一期工程建设采用两级管网方式,在区内建6个热交换站,用彩虹动力厂每小时供100吨过热蒸气,供热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之后,西区供热公司采取转让、租赁等形式,同咸阳房地产公司、华电材料总厂等进行了合作,使供热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的雪球终于滚大了!

利用企业的余热给城市集中供热,不但减少了政府投资,减少了污染,而且还给“卖气”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西区供热公司经营后,每年节约标煤5200多吨,减少排尘330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污染300余吨,节约煤场、灰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拆除小锅炉55台,为改善咸阳大气质量,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咸阳的天变蓝了,正是集中供热还给咸阳人民一个清新、明亮的天空。

本报记者 阎 冬

实习生 薛梦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