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意味
——读杜文娟的散文集《杜鹃声声》
□文/寇挥
知道杜文娟,是在1998年《延河》第1期的“陕西青年作家专号”上。那上面有她的一篇小说《陈年呓语》。几年之后,读到了她的散文集《杜鹃声声》。我原以为她是写小说的,没想到她居然写了这么多的散文。有许多篇幅涉及到了汉中。我在汉中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几乎变成了汉中人,读到有关汉中的文章,心中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读罢她的散文,才知杜文娟的童年原来是在汉中度过的。她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她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家庭遭难,她便与兄妹们到了南郑乡下。她写到她与哥哥背着篓爬山翻岭,提着鞋子,赤着双脚;她写到她与妹妹敏康到五六十里外的姑姑家去,在松林里迷了路,竟一点不觉得害怕,那时她也就十岁的样子……
更值得一读的是收在《白日说梦》和《苍天有眼》两个小辑中的散文。《白日说梦》中写到她把真实梦境“改编”成的一首短诗:在梦中/你死去/在古屋的拐角处/托起你/揽入怀中。它给予阅读者心灵震撼的是它的意象。这个意象已经永恒。它所包含的意味沉重深远,天地悠悠,怆然涕下。文章不在多,因一言而传千古的文章,比那些写了千万言,而留不下一句话的文章不知要好出多少了。我相信这五句诗蕴含千古悲壮,万古悲情。
诗的语言,诗的意象,把她的散文锻造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感情的真挚与感动的描述,又让读它的人不能自己。当她写到有关父亲的死,比如《看见父亲》、《父亲的遗物》、《圣血》等,文字沉甸甸的,直压得人心疼。
我想,《杜鹃声声》是她的第一本书,一个耕夫播下了第一季,又怎会不去播种第二季呢?走下去,路的前方,当有更美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