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凝聚的数字
□文/敬咸科
一口气读完郑培民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心久久难以平静。尤其是他用生命浇铸而成的一个个永存大地的数字,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2年与218个乡镇的记录——
1990年5月,郑培民由经济较发达的湘潭市,平调至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湘西,任州党委书记。刚一上任,他就直奔全州最穷的地方:三面悬崖一面山的叭仁村。须知,他是手脚并用、艰难跋涉了4个小时的陡峭山路后,才登上这个此前只有乡干部到过的山顶村。
为早日让湘西百姓脱贫致富,他是以马不停蹄的工作方式,去实施着一桩桩旨在打好底子的实事。故而,仅两年多的时间,他除日常的办公、开会活动外,在“开门见山”的湘西,竟令人难以置信地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不算村寨,还至少留住过30多个乡镇。
郑培民以这种咬牙苦干的劲头,赢得了干群“三个百分之百”的赞叹!在湘西州委选举中,他以三个全票当选了州委委员、州委常委、州委书记!
60天与20斤减重的极限——
1998年7月,身为抗洪指挥的省委领导郑培民,面临已被洪水围困、电力中断的常德市安乡县,毅然住进了黑洞洞的县委招待所,从而稳定了人心。他率领军民拼死搏战,保住了这座县城。
那段日子,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的郑培民,平均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紧急关头还直接加入进搬麻袋的行列之中。他操劳着灾民的安置、灾区的防疫和重建、孩子们的学习。当他听到有个同志因血压高住进了医院(低压达95),立即前去探望。而此时的郑培民,自身的低压已升高到105,可他仍坚持每天夜里两三点钟,到大堤上查管涌。如此,经过60多个日夜鏖战,郑培民将400公里的长堤奔走了不止一趟,而他的体重足足减了20多斤!这就是一名省级领导干部,给党和人民留下的一段闪光的人生轨迹。
80元车票与40分钟行程的无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郑培民正是用点点滴滴的严于律己,向无愧天地、无愧黎民的境界攀登。生前,他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这次回湘潭度春节,我谢绝了办公室派车送我的盛情,同时谢绝了办公室要为我报销路费的好意。坚持自费返家,往返火车票近80元自己掏腰包。”
他不光自己这样做,还把那种苛己的作风延伸到家庭成员中。几十年来,郑培民的职位在不断上升,而妻子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即便她调到长沙后,因乘公交车困难,又不会骑自行车,仍每天上班要走40多分钟的路程。身为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不但没有去“合理解决”,还从不让妻子搭坐他的顺路车。他所做的,就是托人为妻买来穿着柔软、走着能舒服点的平底粘胶鞋。曾被郑培民从车里赶下来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郑培民与妻在“互补”中,守护着心灵的无愧。
以上这些熠熠生辉的数字中,凝聚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之肝胆写照,它是一面“不忘宗旨、永葆本色”的人生明镜。
郑培民,你是一团不熄的火焰!